序言
前几期,我们主要介绍了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案例一
A企业是国内阴极铜加工企业,部分原料从国外进口。进口粗铜采用预付100%货款,定价月后,根据定价月LME现货铜的月均价作为双方的结算基价,进行多退少补;同时,企业通过订单或期货进行销售,销售售价可参照定价月LME现货铜的月均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加工费。
企业购买一批粗铜,装船月为2月,根据船期,企业选择6月作为定价月。企业购买粗铜时,以2月的即期汇率购汇预付货款,到货后进行下游销售时,以6月的即期汇率进行销售定价,6月定价月铜均价与预付货款之间的差额,以多退少补的形式结算。
如果人民币处在升值周期,即使商品价格未变,企业采购原材料时以较高的美元/人民币汇率购汇支付预付货款,到货后以较低的汇率折算对下游销售,汇率波动将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假设A企业2月从海外采购1吨粗铜,装船日为2月8日,定价月为6月均价。企业于2月18日按照当天LME铜价对外支付100%美元预付款,预付款计算方法为:铜价:8,000美元/吨 美元/人民币汇率:6.50 预付款:8,000美元/吨x1吨x6.50= 52,000元人民币6月确定最终价格,从商品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两个维度,可能面临4种不同场景。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赚取加工费,在上表的4种情景中,在不进行汇率保值的情景下,企业最终的毛利和加工费有差异,通过推导可以得出结论:毛利的差异和铜价变化无关,而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化导致的。
由于A企业支付预付款的时间T1与定价销售的时间T2不一致,因市场汇率变化导致利润面临不确定性,为了规避汇率风险,B企业现在决定对此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 方法1:通过外汇掉期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本方案涉及一笔购汇交易和两笔汇率保值交易:
1、预付款支付时,企业开展即期购汇+远期结汇的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
即在T1时刻,以即期汇率购汇8000美元,需付出人民币8000x6.50=52000CNH 交易1
同时在T1时刻,以4个月远期汇率结汇8000美元,假设升水为500pips,到期日可获得8000*6.54=52320CNH 交易2
2、在定价日对掉期远端进行反向平盘。(即期购汇)
即在T2时刻,以即期汇率购汇8000美元 交易3
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升值至6.40,则需付出人民币8000*6.40=51200CNH
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贬值至6.60,则需付出人民币8000*6.60=52800CNH
我们仍然采取之前的情景和模拟价格进行演示,通过计算结果,发现此前因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在此时被交易2与交易3之间的差值所抵消,因此本方案可以使企业利润不受汇率波动影响,达到了汇率风险保值的目的。
各种情景和模拟价格,其中远期升水点数为500pips,可见经过套期保值,企业可以锁定未来利润空间。
| 方法2:通过贸易融资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将购汇时点延至对外进口定价和对内销售定价时:
1、预付款支付时,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借款对外进行支付;
即向银行借款8000USD的外币金额,用来支付预付款
2、在定价日,企业即期购汇归还贸易融资,同时通过期货或者与下游签订销售合同实现销售。
即以即期汇率卖出人民币买入8000USD向银行还款(需承担利息)
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升值至6.40,则需付出人民币8000*6.40=51200CNH+利息
同时与下游签订合同金额=6.40*8000+加工费
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贬值至6.60,则需付出人民币8000*6.60=52800CNH+利息
同时与下游签订合同金额=6.60*8000+加工费
我们仍然采取之前的情景和模拟价格进行演示,通过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案,企业通过贸易融资将购汇时点延迟,使得商品采购的汇率和销售的汇率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各种情景和模拟价格,其中在第一阶段向银行融资需支付利息,可见经过套期保值,企业也可以锁定未来利润空间。
本外汇掉期的优势,将掉期产品运用到企业的汇率风险保值管理中,有效地对冲了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预付货款汇率与下游定价汇率由于时间错配产生的汇率风险敞口。
此案例中两个方案均可助力企业在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稳健经营,聚焦主业,为此类并非由于实际结售汇,而是由于时间错配导致的汇率风险敞口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作用。后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安排情况,灵活选择三个方案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上述内容就是本期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案例讲解。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更多的案例场景,感兴趣的可持续关注【寻汇观察】哦~
免责声明
寻汇SUNRATE对本文发表的内容及引用的任何信息,一概未做任何种类的明示、暗示及法律性声明及保证。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无论对任何人,此等信息皆不构成进入某些交易或采用某些避险、买卖或投资策略的建议,亦不构成对某些汇率或价位未来可能之变动的预测,亦不代表未来任何此类变动不会超出报告中表述之程度,望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