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接着上期内容,本篇寻汇观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企业汇率风险管理xxx_.iswrl?_okg案例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案例二

C企业是一家跨境出口电商,预计在两个月后将收到300万美元亚马逊结算款项,电商担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大幅度下降,对结汇人民币收益产生影响,但是又担心做远期结汇交易后错失美元升值的汇兑收益,于是电商通过外汇期权对此外汇敞口进行风险管理:

由于担心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故C企业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买入看跌美元人民币汇率外汇期权,期初支付期权费,获得权利未来按约定汇率结汇。

方法2:卖出看涨美元人民币汇率外汇期权,期初收取期权费,未来有义务按约定汇率购汇。

相比于外汇远期,运用外汇期权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期权的买方)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又不错过更好汇率换汇的机会,是一种更灵活的外汇衍生品工具。

| 方法1:买入看跌美元人民币汇率外汇期权,期初支付期权费,获得未来约定汇率结汇权利

交易日:2021年4月1日  交易日市场汇率:6.5758

到期日:2021年6月1日  到期日执行汇率:6.5500

结汇金额:300万美元   期初需支付购买期权费:24,000元人民币

到期日如果市场汇率<执行汇率,例如6.5000,C企业仍然可以按照6.55的执行汇率结汇,成功为电商避免(即对冲)了300万USD*(6.5500-6.5000)=150,000CNH的损失;期权产品为电商提供了汇率保护,成功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到期日如果市场汇率>执行汇率,例如6.6200,C企业可以选择不执行期权的权利,按照6.6200的市场汇率结汇;享受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带来的更优换汇机会。

由此可见,支付期权费买入看跌期权在未来给予企业选择的权利,可以用更优的汇率进行结汇。

| 方法2:卖出看涨美元人民币汇率外汇期权,期初收取期权费,未来有义务按约定汇率购汇

交易日:2021年4月1日  交易日市场汇率:6.5758

到期日:2021年6月1日  到期日执行汇率:6.5500

结汇金额:300万美元    期初可获得卖出期权费:24,000人民币

到期日如果市场汇率<执行汇率,例如6.5000,期权的对手方(买方)将不执行权利,C企业将以市场汇率6.5000结汇,并得到了一笔24,000人民币的期权费收益,可以优化换汇成本。

到期日如果市场汇率>执行汇率,例如6.6200,期权的对手方(买方)将执行权利,以执行汇率6.5500向C企业进行购汇;C企业将收到6.5500*300万USD=1,965万CNH,并将自己此时收到的300万USD的亚马逊结算款项支付给对手方,如此相当于C企业以事先约定好的执行价格6.5500进行了结汇,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笔24,000人民币的期权费。

企业作为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但无法享受升值的好处,选择可接受的执行汇率就非常重要。

总结

C企业通过外汇期权工具来管理敞口风险,可作为外汇期权的买方或卖方,但两种方法的风险管理效果相差较大,建议卖家基于实际的换汇需求,选择符合公司财务目标的执行汇率进行操作。

》》备注

1、在同一时间点,不同执行价格的期权,其期权费会有所不同;

2、看涨期权赋予期权买方在未来拥有是否购汇的权利,期权卖方必须配合履行义务;

3、看跌期权赋予期权买方在未来拥有是否结汇的权利,期权卖方必须配合履行义务;

4、通常期权买方的最大损失有限(期权费),收益理论上没有限制;

5、通常期权卖方的收益有限(期权费),最大损失理论上没有限制;

6、不同类型与不同执行价的期权还可以通过组合进行使用,运用方法非常灵活,适合对风险管理具有专业知识且对风控要求更高的企业。

我们的“风险管理系列专题”到此告一段落,后续寻汇观察将继续围绕国际市场动态、企业风险管理等内容,为大家带来更多丰富专业的知识分享,感兴趣的可持续关注【寻汇观察】哦~

免责声明

寻汇SUNRATE对本文发表的内容及引用的任何信息,一概未做任何种类的明示、暗示及法律性声明及保证。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无论对任何人,此等信息皆不构成进入某些交易或采用某些避险、买卖或投资策略的建议,亦不构成对某些汇率或价位未来可能之变动的预测,亦不代表未来任何此类变动不会超出报告中表述之程度,望知悉。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0515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寻汇SUNRATE创立于2016年,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数字化全球支付与财资管理解决方案。依托自主研发的强大技术引擎、广泛的支付网络与定制化API方案,寻汇SUNRATE助力企业在190+国家及地区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