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违禁雷区多,国外海关严查中药

tomylee
上次看到某位福友是这行业的,故发此贴给此行业的福友提个醒。 导语:近日,有报道称华人携中药赴美被认作持违禁品,判5年不得入境,不少网友嘲笑国外海关不懂中药。实际上,含成瘾性或麻醉成分药品在各国都是被严格管制的,而中药因成分标注不明,又常被检出有毒性或珍稀动植物等违禁品,一直都是国外海关严查的对象。 美国食药局对药物管理严格,携带入关必须申报,且原则上未经认证的海外药品不得入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药品管理相当严格,因海外药品并非都经过其认证,fda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在海外购的处方药都禁止携带入境。对于一般药品,美国海关也要求必须申报,且只能携带应需药量,并附有明确标记及医生说明。而fda还强调,即便上述要求都已到,只要所携带药品含有美国禁用成分,如、等麻醉精神类药物,海关也会进行查扣。 复方甘草片含有成瘾性的成分,在中国都是应严格管制的处方药,大量携至美国被判违禁合常理 在中国人的普遍印象中,复方甘草片为止咳常用药,但实际上其成分表中主要起镇咳作用的为阿片粉(即),有成瘾性,连续服用可形成药物依赖。这类麻醉成分在国际上被列为受管制物质,即便在中国,复方甘草片也在2005年被定为凭处方才能购的处方药,且药监局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下达通知,要求加强对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等特殊药品的购销管理,发现大量购者需上报。而虽然此次报道中称复方甘草片被美国检出成分应属有误,但实际所含可待因也属于管制之列,大量携带入境而被美国海关视为违禁品查扣,也符合常理。同理,含有罂粟壳成分的强力枇杷露等止咳中成药也是国外海关常没的对象。 因屡被检出重金属或蟾酥、蜈蚣等有毒物,美国fda还专门列出禁止入境的中药黑名单 中药在美国并不属于药品,只能作为膳食补充剂进入市场。即便在食品市场,因中药屡屡被查出汞、砷等重金属超标或其他有毒物质,且引发中毒死亡事故,美国fda专门发布标题为"中草药"的进口警告文件,即所谓中药黑名单。所列药物包括安宫牛黄丸、回春丹、救心丸等,一旦海关发现表内所列药物,可不经检验直接扣留。另外如含有麻子仁、蜈蚣、蟾蜍等认定有毒物的大活络丸、润肠丸等中药也会被查封。 澳大利亚海关截获的中药也曾被检测出马兜铃、麻黄等多种被禁有毒物质2012年,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dna测序技术,专门鉴定海关从旅客身上截获的15种中药,结果从中检测出68种不同的植物成分,并发现了多种有毒物质。其中包括可造成永久性损害的马兜铃酸,这种强致癌物自2000年起就陆续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另外如麻黄,因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美国fda于2004年即颁布禁令,禁止出含有的膳食补充剂。但是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这些有毒物的危险性都并未在药品标签中进行说明。 因中药屡曝药品安全问题,英国决定全面禁止未经许可的中成药在国内英国于2000年修改医药法,中成药不能再以膳食补充品的身份规避药品监管。2011年4月起,欧盟要求除非获取传统植物药执照,否则欧洲市面上所有草药产品将被禁止销。而英国药监部门近年来屡次查获重金属超标、含氟等禁成分的不良中药,决定于2014年4月起按欧盟法律,全面禁止未经许可的中成药在国内销,但至今无一中草药制品获得许可。 中药被国外海关严查,还因常使用濒危动植物入药,涉嫌违反国际保护公约 国外海关对中药格外注意,还因传统中药常使用珍稀动植物入药,比如虎骨、麝香、熊胆、西洋参、石斛兰等,这些都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严格管制的制品。2012年,新西兰华人携带中药入境时,被边检人员指控药品中含有多种濒危植物成分,并将其告上法庭。2006年,英国海关查扣16万件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其中被扣数量最多的就是中药制品,其入药材料都来自、犀牛、羚羊、海马等国际公约所列的濒危保护动物。 另外,出于生态平衡,防外来疫病等也是中药必须申报海关、获得许可的理由之一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农林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极度重视本国动植物生态保护,对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疫病灾害、物种入侵等高度警惕,于是这也是要求中草药入境必须申报的原因。至于中国人熟知的燕窝、阿胶等滋补品,前者被认为可能带有禽流感病毒,后者属于可能带来外源性疫情的动物制品。另外在美国,因柑橘类因可能带有黄龙病病毒,所以含陈皮的中药也在违禁品之列。事实上,2012年11月起,同样出于以上目的,中国也明令禁止携带燕窝、外来生物等入境。
2014-02-27 1281阅读
问题/讨论
回复(0)
我要向AI提问
AI回答:
中药成分的确存在违禁成分,需要根据各国法规进行合理申报和管理。同时,珍稀动植物的使用在国际上受到严格的管制,要注意合法使用和申报,以避免被查扣和违反国际公约。对于国外市场的中药产品,要注意符合当地法规和标准,申请必要的许可证和认证,确保质量安全和合法进口。
2023-05-24
追问:
最新回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