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直接发钱效果好还是消费券的效果棒?
在经历了漫长的疫情寒冬之后,国内解封后的经济冲锋号已经正式打响,而成都作为中国西南的休闲之都率先做出了表率,在5.20当天发放了66万张消费券,以600减200,300减100等形式直接打响了中国疫情消费补贴的第一枪,但作为疫情经济补贴的鼻祖,很多欧美国家在疫情中都是直接对居民发现金补贴的,那相比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为什么中国会优先选择发消费券呢?
打响疫情补贴第一枪
刚需方向不同
根据今年1—2月份的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下降43.1%,商品零售下降17.6%。而3-4月因为封城的原因可能这个数字还要更难看一些,这就意味着国内经济的基本面是消费不振,在疫情封控收入变少的基础上老百姓的消费观念趋向于保守了,买东西的底气不足了,所以当务之急是拉动两个字,也就是变向的让老百姓重新获得消费的意愿和动力。
欧美的债务危机才是顽疾
而欧美国家在疫情中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局面,首先就是欧美国家居民不是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消费能力不足。不要看他们动辄上万美元的人均GDP,但实际上大部分欧美老百姓都是信用卡的奴隶,这个月的工资刚发下来就要还上个月信用卡的账单,寅吃卯粮的情况在西方社会非常严重,其中美国信用卡的渗透率高达93%,平均一个人有6.7张信用卡,而中国人均信用卡数量只有0.44张,还不如美国的一个零头,这样的数字背后就是美国拥有远比中国高的民间债务风险,一旦因为疫情而影响了居民的经济收入,那么首先要崩溃的是因信用卡大量违约而破产的银行业,然后就是堆满了经济案件的司法系统,最后的赢家很可能是全民“诈骗犯”的监狱。所以政府发放现金对欧美社会来说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因为相比刺激经济,保护经济秩序不崩溃是更重要的事情。
居民储蓄不同
虽然都说中国人已经掏空了6个钱包变成了房奴,但如果看看具体的经济数据,中国人的财富观依旧比美国人要保守得多,10年前中国的储蓄率是50%,如今依然能维持在40%以上,冠绝全球。这时候发放消费券往往能够带动更多的消费,以这次成都发放的600减200消费券为例,你想要占这200块补贴的便宜,那么你就要先从口袋中掏出400块,相当于政府用200块为诱饵,撬动了你400块的储蓄,最后拉动了600块的消费,然后商家再通过你的消费拉动更次一级的消费市场,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向前发展。
中国的储蓄率世界第一
而欧美直接发钱的效果远远没有消费券来的好,首先这种大水漫灌的补贴方式让整个社会的通胀指数疯狂上涨,君不见美国的通胀已经突破了8.5%的20年新高。所谓的全民发钱等于全民都没发钱,涨上去的是物价,降下去的是收入,等到补贴一停,老百姓又靠什么过活?政府又靠什么来拯救已经跌到谷底的失业率呢。当然,欧美社会想发消费券可能效果也没有国内那么好,竭泽而渔的超前消费文化早就把老百姓的钱包吃干抹净了,相比国内因为买房而掏空的钱包,欧美人可能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背上了为数不少的贷款,美国的学贷文化推荐你了解一下。
拿了补贴都买了什么?
最后说一说疫情补贴之下到底什么商品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欧美这波消费补贴之后增量最大的品类反而是日化类的生活用品,而万众瞩目的食品并没有形成暴涨,根据国外知名电商统计网站FindNiche的数据,欧美快销食品在现金补贴阶段销量只上涨了17%,而日化品类的销量却上涨了77%。
欧美日化品类在疫情补贴下销量大涨
因为食品是每日的刚需,你即便再有钱也吃不了4顿饭,但日化类的必须品却可以因为条件的改善而大幅增加使用频率,比如过去洗三次头才用一次护发素,而拥有补贴后每次洗头都选择用一次护发素,如此一来销量自然会成倍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