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个卖家故事,绕过别人走过的坑
品味不同人心里的亚马逊!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欢迎留言联系小编
讲出你与亚马逊的苦辣辛酸甜!
亚马逊创业者一定都有这样一个共鸣:自己做亚马逊并不如外人看来风光
因为无数的残酷现实都在告诉我们:单干,说到底,就是一场博弈...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亚马逊卖家Dave的故事,从自诩“锦鲤体质”到初尝亚马逊苦果的心路历程,以下内容为Dave口述,百佬汇小编代为整理。
01
和大家一样,我也只是个平凡的亚马逊打工人,19年8月入行,至今都是一个人在经营。
选择亚马逊的原因很简单,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所以拒绝了家里人安排的体制内工作。拿着前些年攒的5万元启动资金单枪匹马地闯进亚马逊这片苦海。
说来也幸运,我最初的5款选品里小爆了一款,靠着这个产品不仅回了本还净赚了2万多,这让我很是得意~
尝到甜头以后,我开始把主要精力都聚焦在这匹“黑马”上,赚到钱也绝大部分都投在这个产品,之后便是像开了挂一般,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推广下直接冲进了小类的前10。
可以说,初进亚马逊的我一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但万万没想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02
我的产品一直都是走FBA的,而大家也知道,亚马逊发FBA有尺寸和重量规定,不同尺寸和重量对应的运费等级都不相同。
还记得去年7月的时候,当我把500件大货让工厂加班加点赶出来发往亚马逊仓库,却被告知我的货品最小尺寸超过了8英寸,那这意味着如果我的运费等级得直接往上跳一个的级别,相当于每个产品我要多花3到3点几美金。
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我是纳闷的,这个产品也不是第一天卖了,这次也只是对产品的包装做了小改,在尺寸方面没做改动,怎么之前都好好的没有问题,这次就不行了?
03
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在发货前我已经在货代那边确认过产品长宽都是刚好20cm的。难道我的产品到了仓库那边就热胀冷缩了?还是他们的量法和我们不一样?
但这也只能我自己瞎猜,亚马逊那边根本不会管是何原因,他们只认结果。任凭我怎么和仓库那边解释,他们都不肯把我的产品改到8英寸以下。他们的意见是让我改成特大尺寸,但这样一改动我的每个产品就要8.26美金的费用。
原本我的定价在同类产品中就偏低,FBA价格一拔高那我的利润自然就下来了,这让我一下子陷入焦虑之中。
本来我还指望这些产品能让我在会员日前把排名再往上提一提,待Prime Day赚个盆满钵满,没想到现在变成烫手山芋...
04
我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就是断货。做亚马逊的都清楚,如果listing一直处于断货状态,平台就会按你近期的销量来重新排名,我若想保持排名就要在断货前把货品尺寸改好发过去上架。
返工厂、改尺寸、再发到仓库,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当时的库存根本等不起,我甚至希望自己的出单量可以骤降,起码保持产品正常在售状态。
其次就是资金。做亚马逊这两年我基本是这次赚的钱就投入下一阶段的升级上,以至于能流动的资金很少,这批产品一旦被压了也意味着我的资金严重受阻...
一筹莫展之际,在一个同行建议下我找了海外服务商帮忙修改了标签。我以为事情终于可以解决,顺利入库了...
05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好当时又碰上亚马逊出了限制入库的新规,IPI分数低于500的卖家产品入库将受限制,而我当时的分数仅有422,远不达500的标准
这批大数量的货,限制入库政策下仓库也不收。这让我开始处于被动的状态,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不发的话货就压在那儿了,发的话又被限制数量。
等到产品重新上架的时候,我的排名已经掉下不少,原想在旺季前提排名大展身手的想法也彻底凉凉了...
06
这大概就是走FBA的两面性吧,好的一面是你在后续遇到的物流或是客服问题亚马逊就能帮你解决,发货过去也很轻松,不像自发货要自己跟进。麻烦的是风险系数大,像我这样因为一个尺寸问题,却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资金以及产品压货困扰。
从这件事情上,我也算是终于体验了做亚马逊的风险,不如我以为的那么道路平坦...
07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在这里也想给卖家们一些小建议:
首先就是,初次跟工厂合作的话,有条件的一定要注意验货,因为工厂出货会出现很多的小问题。如果不去验货把问题解决了,到时候发到顾客手上再产生退货就得不偿失了。
我是因为和这个工厂合作久了,而且这次也只改了包装,所以就只在货代那里验了货
其次是一定要注意货品尺寸和重量,尽量多留一些余地出来,不要想着规定是8英寸,那我就把数值框定得死死的,如我就是个惨烈的教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