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措施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畴,更有效地支持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平稳增长,俨然成为此次进博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11月6日,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霍颖励在第二届进博会“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分论坛明确表示,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不到36亿元,但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计发生5.11万亿元,增长1418倍;其中跨境货物贸易3.66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1.45万亿元。
“过去十年,相关部门逐渐取消了人民币在跨境业务各个领域的使用限制,目前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当中的政策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外汇可以做的,人民币同样可以做。”她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中国商品服务进口规模日益增长,越来越多海外企业更愿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收付款币种,以此对冲其他货币汇率剧烈波动风险。
“但我们希望中国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以及完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降低我们通过贸易项接受人民币的市场风险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位海外贸易企业亚太区负责人向记者指出。其中包括进一步简化中国买家贸易项换汇付款的审核流程,让他们尽可能少跑银行少交单据;以及向海外贸易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等。
霍颖励对此指出,相关部门将根据企业诉求,在简化流程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此前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已在18个自贸区试点更加便利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即在“三反”原则基础上,由商业银行按照企业的支付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下以及部分资本项下的跨境支付。
“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借助自贸区金融创新与贸易收支便利化等试点措施,推进更丰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企业进出口贸易、跨境投资与风险对冲等需求。”她表示。
提升海外贸易企业收款效率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进博会上,相关部门出台的优化外汇管理、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12条措施,引发众多海外贸易企业的密切关注与热议。
具体而言,这些海外贸易企业最关注的,主要是四点,一是优化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即银行按照“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的展业三原则为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外汇业务。二是贸易外汇收入无需经过待核查账户,即试点企业真实、合法的货物贸易项下外汇收入,可直接进入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或结汇。三是取消特殊退汇业务登记手续,对超期限退汇及非原路退汇可直接在银行办理。四是简化进口报关核验。银行只要确认贸易付汇业务真实合法,可不办理进口报关电子信息核验手续。
“如此我们做了测算,中国进口商单证准备与审核时间可节省逾50%。”一位欧洲贸易企业亚太区副总裁指出。以往,由于中国进口商办理贸易项换汇付款需填写大量资料并等待相关部门批复,时常出现延时付款状况,导致他们不得不向当地银行申请短期贷款维持日常资金运转,令企业财务成本一下子增加2-3个百分点,如今随着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12条措施出台,他预计这部分财务成本完全可以“省下来”。
众多海外贸易企业更期待的,是中国相关部门能进一步简化企业贸易付款的操作流程。
一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货商向记者直言,由于汽车行业供应链较长,中国企业进口汽车零部件所支付的美元贸易款项往往会“延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时,中国买家往往会收到“窗口指导”暂缓换汇付款进程,导致整个供应链付款效率走低,令他们无法按时获得付款。
因此他们总部曾打算让中国区业务部门只接受人民币形式的货款,再将这部分人民币转交给企业总部统筹开展汇率风险对冲,以及用于与其他中国企业的贸易付款结算,从而盘活资金使用效率(无需在中国当地申请人民币贷款支付货款),但他们后来发现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交易的点差价格高于美元,导致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偏高,又不得不转回美元收款模式。
“若人民币汇率交易点差价格走低,以及中国买家能简化贸易付款审批流程尽早付款,企业总部肯定会乐意再度启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收付款币种。”他指出。
霍颖励对此透露,当前央行正和相关部门沟通,研究为境外投资者到境内投资产生的有关风险管理、相应的对冲机制做出相应的一系列安排,推动贸易项与资本项人民币跨境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跨境人民币结算日益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货币汇率波动加大,越来越多海外贸易企业选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热情持续走高。
多位参展进博会的海外贸易商也向记者表示,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他们发现中国买家的采购金额往往比美元结算更高,且他们也可以用这笔人民币从中国采购相应商品出口到本国销售,以此彻底规避贸易收付款环节的汇率波动风险。
“但是,要说服企业总部更大范畴地接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还需要解决两大瓶颈,一是总部认为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依然不足,尤其是期权类产品相对稀少,无法令他们在持有人民币期间进行更灵活的汇率套期保值安排;二是在人民币闲置期间,他们在海外当地银行仍找不到收益相对稳健的离岸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保值增值;三是人民币在海外很多国家地区依然没能灵活使用,无法作为盘活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工具。”一位海外贸易商向记者直言。
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正考虑借助自贸区金融创新先试先行的制度优势,推进更丰富的人民币跨境金融产品创新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便于海外企业能以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实现离岸人民币的投资储备。
“事实上,当前自贸区众多跨境人民币业务都是遵循事中、事后的管理制度,足以大幅降低海外贸易企业的相关操作成本。”一家自贸区银行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范畴与操作便利度日益扩大提升,越来越多海外贸易企业与机构正将人民币作为重要的保值增值资产与国际贸易结算储备货币。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跨境使用金额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逾20%。在全部跨境使用里,人民币的占比超过30%,尤其是资本项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比重超过70%。
“这与过去两年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密切相关。在逾14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流动当中,约6万亿元是证券投资项下所产生的跨境资金流动,这是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霍颖励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