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断,引发了亚洲各国对美国货物的抢运潮,导致了美国港口货柜的严重拥堵。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跨境物流的效率和成本,也给跨境卖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亚洲各国紧急抢运
根据美国《联邦公报》的公告,自2025年2月4日起,所有进入美国市场或从仓库提取的原产于中国及中国香港的商品,均需依照新规定缴纳附加关税(即增加10%的关税)。
除却特定的豁免类别,所有来自中国及中国香港的商品,不论其价值大小,均不再享有《美国法典》第19卷第1321(a)(2)(C)条款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免税”优惠。
虽然白宫近期宣布暂停对中国小包裹征收关税,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任何贸易政策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这一现象不可避免地在亚洲各国的贸易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触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抢运热潮。
亚洲各国的企业和贸易商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将货物运往美国,试图赶在关税大幅上调之前完成交易,以降低贸易成本,保住利润空间。
美国港口堵到崩溃
根据日本海事中心数据,2024 年 18 个亚洲国家或地区对美国的货柜出口量激增至 2145 万 TEU(以 20 呎柜计算),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农历新年前赶工出货的因素外,特朗普升级关税战的预期心理也成为推动这波抢运潮的重要动力。
农历新年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传统节日,节前工厂通常会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今年,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让这种生产和出货的紧迫感更加强烈。
企业们担心,一旦新的关税政策实施,货物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可能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因此,他们纷纷提前安排生产,加快出货速度。
美国零售业对未来进口量增加的预估也进一步加剧了抢运的紧张氛围。美国零售联合会(NRF)8 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美国 2 月进口货量同比增长 0.2%,3 月同比增长 11.1%,4 月同比增长 8.2%,5 月同比增长 5.4% 。这表明,美国市场对亚洲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而进口商们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关税上涨,选择提前大量采购货物。
鉴于美国境内港口拥堵状况加剧,马士基公司率先采取了应对措施,宣布其马士基北大西洋快车(NAE)服务将临时性地暂停萨凡纳港口的线路服务。
热门港口拥堵情况
📌西雅图码头因拥堵无法提取集装箱,且不延长免费堆存期,周一和周五随机关闭,预约时段和车架资源紧张。
📌坦帕码头同样拥堵,车架短缺,卡车等待时间超过五小时,运输能力受限。
📌APM码头预约提取空集装箱困难,影响ZIM、WANHAI、CMA和MSC等航运公司。
📌CMA码头提取空集装箱困难,仅APM和NYCT接受预约,但APM预约难,NYCT收费。
📌休斯顿码头有时拒收空集装箱,导致异地归还增多。
📌芝加哥至洛杉矶火车运输需两周,45英尺车架短缺,造成延误,芝加哥堆场集装箱封条被剪,货物减少。
卖家该如何应对
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对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出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降低关税和供应链风险,跨境卖家可以考虑多元化供应链布局。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和物流商合作,分散风险并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和灵活性。
此外,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跨境卖家可以优化物流流程。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提高货物追踪和可视化程度,加强与物流商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