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SDS是什么定义
SDS(Safety Data Sheet),又叫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欧盟SDS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欧盟SDS报告详细阐述了化学品的名称、生产商、危险性、成分、急救与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储存方法、个人防护措施、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性及生态学影响、废弃和运输指南,以及与化学品相关的法规信息和其他重要说明,欧盟SDS是用户安全使用化学品的全面指南。
近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论坛公布了第 11 次联合执法项目(REF-11)的调查结果:接受检查的安全数据表(欧盟SDS)中有35%存在不合规情形。
尽管,与早期的执法情况相比,欧盟SDS的合规性有所提高,但仍需更多努力来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以更好地保护工人、专业用户和环境免受危险化学品带来的风险。
欧盟SDS的REACH24H执法背景:
本次执法项目于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在28个欧洲经济区国家进行,重点检查安全数据表(欧盟SDS)是否符合修订后的 REACH 附件 II(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2020/878))要求。
其中包括欧盟SDS是否提供有关纳米形态、内分泌干扰特性、授权条件、UFI 编码、急性毒性估计值、特殊浓度限值和其他相关参数的信息。
同时,该执法项目也审查所有欧盟企业是否准备了合规的欧盟SDS并主动传递给下游用户。
欧盟SDS的REACH24H执法结果:
来自 28 个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的工作人员,对 2500 多份欧盟SDS进行检查,结果显示:
35%的欧盟SDS不合规:要么是因为内容不符合要求,要么根本没有提供欧盟SDS。
27%的欧盟SDS存在数据质量缺陷:常见问题包括有关危害识别、成分或暴露控制的信息不正确。
67%的欧盟SDS缺乏关于纳米形态的信息。
48%的欧盟SDS缺乏关于内分泌干扰特性的信息。
欧盟SDS的REACH24H执法措施:
针对上述不合规的情况,执法当局采取了相应执法措施,最主要的还是出具书面意见,以指导相关责任人履行合规义务。
官方也不排除可能会对不合规产品实施制裁、罚款及刑事诉讼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欧盟SDS的REACH24H重要建议:
建议企业应确保在产品输欧前,完成以下合规工作:
1、欧盟SDS应按照最新法规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2020/878 要求编写,并确保整个文件中所有信息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2、企业应提高对欧盟SDS文件相关要求的理解,通过查阅法规问答、指导文件、行业资讯来提升欧盟法规知识、关注法规动态。
3、制造商、进口商和配制商在生产或销售物质时,应该明确物质的用途,并提供给下游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以便检查和传递特别的批准或授权的相关信息。
二、MSDS官网的讲解
随着MSDS报告要求的不断普及,很多客户在咨询办理MSDS时会提及安全数据表MSDS官网这个概念,通常会认为MSDS报告是不是可以在MSDS官网上查询之类的想法,在这里首先告诉大家MSDS是没有官网的,所谓官网通常指一个公司/企业/机构/单位等实体的官方网站,MSDS只是个技术文件的名称并非实体所以就不可能存在MSDS官网这个说法,如在国内这样的说法就好比“产品说明书官网”,这显然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很多人对MSDS不是很了解的原因导致的想法。
MSDS报告涉及产品分类、报告格式、法规信息、危险划分等信息量非常巨大,是一个体系性的技术文件,因此会涉及到国内外很多机构提供的数据,常见的联合国GHS、欧盟ECHA、美国EPA等这些国际组织或单位都是有官网的,但这些单位或组织只提供相关技术法规或标准数据,并不提供MSDS报告,而且MSDS报告的完成也不只是依靠这些法规或数据,还要结合产品成分并需要应用到更多的第三方数据信息的数据加以辅助才能完成MSDS报告。
三、香精大米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本
每年的315晚会,食品健康问题都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毕竟食品健康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香精大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其中有几家公司被点名。几年前的毒大米事件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年又查出了香精大米。
GHS英文全称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制度”。如果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依据GHS的分类规则,具有危害分类,应制作GHS标签。
分析315晚会曝光的“香精大米”相关有害物质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伪造泰香米的香精由几十种香精组成,其中有两种原料提到了具体的名字:一种叫吡咯(念:bǐ luò),另一种叫吡嗪(念:bǐ qín)。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雷琳副教授,她介绍:“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吡咯、吡嗪属于食品用合成香料。虽然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但这两种合成香料是不允许添加在大米、乳制品、新鲜水果、淀粉、食糖、盐、咖啡、茶叶、蜂蜜、饮用水等食品中的。”
分析315晚会曝光的“香精大米”有害物质分析
1. 吡咯(CAS:109-97-7),分子式为C4H5N,无色液体。其衍生物广泛用作有机合成、医药、农药、香料。
2. 吡嗪(CAS:290-37-9),分子式为C4H4N2,无色结晶。用作医药中间体,香精、香料中间体。
吡咯的危害: | 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的危害评估: 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1:吞咽会中毒。 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2:吸入有害。 |
吡嗪的危害: | 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的危害评估: H228:易燃固体。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2:吸入有害。 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
以上只是作为香料的化工原料按照100%的含量,根据GHS危害公示规则做出的危害分类。至于原料的制成品,也就是最终产品-香料未必具有这些危害。
另外还有一个量效关系需要说明,通常香料作为一个添加剂他是不会含量很多的,因为含量加入太多香料会改变食品的风味。即使是合规添加的香料,也不会加多,因为香料的使用有严格规定,使用不当会引起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合规风险。
总结:
首先如果你买过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以上的危害分类只是化工原料的分类,当然长期使用也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要清楚的是国家是明令禁止这两个添加剂加入到大米中的。
国家在加大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外,我们消费者自身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打假知识,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甄别、筛选,请勿贪便宜而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