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退货处理费政策已于2024年6月1日正式生效,卖家成本又要多加一笔。
成本上涨是近几年每个亚马逊卖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有卖家表示,一个十几美元的产品,在没算上广告费的前提下,才挣2~3美元,根本就不挣钱。另一位卖家也称他现在的净利润就连10%都做不到了。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一部分卖家选择卖店离场,其中不乏一些已经入行多年的老卖家,但也有一部分卖家选择继续坚守,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寻求更高溢价。
收费多达16项,卖家感叹被层层搜刮
截至目前,2024年亚马逊新收费用已经有3项,除了文章开头提及的近日刚正式生效的退货处理费,还有低库存费和入库配置费。3月的入库配置费,4月的低库存水平费,6月的退货处理费。
有亚马逊卖家统计,从发货开始,他们要面临的收费项目就有16项,包括入库配置费、入库缺陷费、低库存费、FBA处理费、退货处理费、移除弃置费用、月度仓储费、旺季仓储费、仓储利用率附加费、超龄库存附加费、多渠道配送配送费、批量清货费、危险品配送费、广告费、账户订阅费、超量仓储费。
对此卖家吐槽:“卖得好要收低库存费,卖得不好要收仓储费,真是层层搜刮,被亚马逊吃干抹净了。”
在不断增加新收费项目的同时,原有的费用也在逐年上涨。比如广告费,根据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2021年6月,亚马逊美国站广告平均每次点击费用为1.16美元,同比增长了50%以上。而在2023年9月,亚马逊广告的每次点击费用较年初上涨了30%,同比上年上涨超过50%。
而卖家增加的成本都转化成了亚马逊的收入。财报显示,2023年亚马逊的广告收入为469.1亿美元,比2022年的377.4亿美元增长了24%。
早前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将卖家收入的50%以上收入了囊中,五年时间上涨幅度超过了10%。
其中,履约费和广告费的支出是大头。根据一位亚马逊卖家的损益表样本,他要支付15%的佣金(亚马逊称之为推荐费)、20%-35% 的亚马逊履行费(包括仓储费和其他费用)以及高达15%的亚马逊广告和促销费。
亚马逊每年都会提高履约费用,但因为它和亚马逊上的销售捆绑在一起,卖家又不能将其舍弃。在广告方面,虽然亚马逊并没有设定价格,但随着竞争加剧,广告费也越来越贵。而且大部分转化率高的位置都分配给了广告,卖家想要产品更容易被发现,只有做广告。
所以FBA和广告表面上虽然是两项可选服务,但卖家如果卖家想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成功,这两项服务又是非选不可。
而佣金虽然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动,但相对于其他平台而言,也并不便宜。储能大卖华宝新能源对深交所2023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显示,2023年,其支付的佣金、退款服务费、礼品包装费等在内的亚马逊平台费1.29亿元,占平台销售额的14.45%,是其经营的所有线上平台中占比最高的。这几乎与其销售人员的薪酬持平(350人,1.21亿元)。
离场OR坚守,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成本飙涨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一位卖家感叹现在市场环境内卷严重时说:“在一个细分类目,他的两个竞争对手都在打骨折出售,之前卖20几美元才能覆盖成本,现在他们直接卖不到10美元,配送费加佣金都快这个价了!”
诚如一位资深卖家所言:“现在做亚马逊,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不行的。”于是一部分承受不了压力的人选择卖店离场。
去年6月,一位做了7年亚马逊的深圳卖家无奈表示他要撤了。在跨境电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他有过高峰也经历过低谷,单量一度从一周10单做到了5000单,然而这几年亚马逊越来越难做,到了2023年一个月的订单量都不够100单,而且一直在亏损。
于是在6月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果断选择卖店离场,“不想再卷了,趁着手里的钱还没亏完,想享受享受生活,也是对这几年做一个交代。”
和他一样趁早脱身的亚马逊卖家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跨境圈有一个非常火的模式,即亚马逊聚合器。大量资本砸下重金收购亚马逊店铺,当时很多卖家趁机脱身,拿着卖店铺的钱买车买房,旅游度假,享受生活去了。
以色列卖家Y就是其中之一,在疫情期间,他以2000万美元的高价将自己的家具用品店铺/品牌卖给了亚马逊聚合器头部巨头Thrasio,出售时,他的店铺已经销售了20种产品,利润达数百万美元,并雇佣了3个员工。
Y的店铺是在他21岁时开设的,2017年到2020年间,业务增长了三倍。由于疫情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于是决定将店铺卖掉,然后买房。
一位业内人士在分享自己参加一些活动的感受时说:“这两年离场的卖家越来越多,其中一场55人的会议,还在做亚马逊的卖家就4个,大家都普遍认为跨境电商的钱已经不那么好赚了。”
当然更多的人是选择继续坚持,不过他们也在尝试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寻求更高溢价。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亚马逊上中国品牌型卖家的增速是非品牌卖家的6倍多。此外注意观察的卖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亚马逊各类目正越来越多地向头部靠拢,优质产品会获得更多流量倾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卖家决定向品牌化靠拢,这一点就连深陷泥潭的有棵树都坚定地执行着。在2023年年报中,有棵树表示,在品牌化转型方面,有棵树计划在2024年继续有侧重地聚焦特定品类,严格控制 SKU 数量,并开发优质自有品牌,推动品牌化战略转型。
不久前,华凯易佰收购了通拓科技,不少人认为,华凯易佰通过收购通拓科技,将进一步加速品牌化进程,挖掘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