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卖家吐槽:“在跨境圈,中国人不搞中国人都是骗人的,中国人搞中国人才是常态。”

卖家之所以这样说,皆是因为每当他们遇到恶搞时,上下折腾查了一圈,最后发现对自己下手的往往是国内同行。尤其是一些国人抓住亚马逊平台严打侵权行为这一利器,拿捏卖家,使劲作妖,让卖家们又怒又气。

这不,在他们春节收假回来后,各项经营工作可能还没捋顺之时,就要先迎接一波恶搞了。这一次波及范围非常广,几乎覆盖了全部类目

全类目卖家均遭恶意投诉,大批链接被下架

昨日,“Amazon五爷”气愤发文,有国人又来恶意攻击,大面积窜改listing,然后投诉侵权,导致大批listing被下架,在这当中,几乎全部类目的卖家都受到了波及,而他的公司也躺枪了。

该投诉类型为商标滥用(即商标侵权),以及假冒商品(不带测试购买),而侵权的商标为“OIMG”。

相信在“Amazon五爷”的爆料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两个字:“窜改”。简而言之,卖家的listing相关描述中并没有“OIMG”,但却被人恶意窜改了。有卖家称,他欧洲站有40条链接都被这样恶意操作了。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卖家称,他在收到投诉信后查看listing,发现当中并没有这个词,但产品同样也被下架了。

据反馈,目前这个问题集中爆发在欧洲站,包括意大利法国等站点都有卖家表示受到了攻击。卖家们的listing,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都被下架了。

看到上面的反馈,很多卖家的熟悉感油然而生。这与去年5月的“Closhion”商标侵权事件,不能说完全相同,只能说一模一样。

同样是欧洲站,同样是商标侵权恶意攻击,当时许多卖家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店铺销售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以亚马逊官方表态告终。亚马逊表示,确认投诉邮箱为恶意投诉,并进行了拉黑处理。而受到影响的卖家也很快收到了亚马逊的误判信。

针对本次事件亚马逊尚未表态,但有listing被下架的卖家称,在接到投诉后他并没有进行申诉,链接却自动恢复了销售。还有人称,他公司也接到了同样的投诉,但查看listing并没有这个词,刚准备申诉,亚马逊又自动撤销了。证明亚马逊也意识到自己误判了。

没有自动恢复销售怎么办?已经因为“OIMG”被恶意投诉多次的卖家表示,通过申诉,向亚马逊说明一下情况,链接很快就可以恢复了。

这样的恶搞事件频繁发生,让卖家们气愤不已,同时也急切地想要找出“幕后黑手”。

对此,有卖家“阴谋论”了一番:“怕是申诉服务商投的毒吧?”是否是服务商在背后助推,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有人却通过“OIMG”商标,顺藤摸瓜,挖出了一些信息。

权利人被扒出,又是福建

为什“Amazon五爷”说恶搞的人又是国人?因为有卖家通过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查询得知,“OIMG”商标的所有人为:Fujian Miling Technology Co., Ltd.

“Fujian Miling”明显为中文拼音。且“Fujian”很容易让人看出是“福建”二字。巧合的是,上文中提及的商标“closhion”,其权利人也来自福建。

通过公司名字以及商标注册文件中披露的地址,很快匹配到了位于福建泉州市的一家公司:福建米※科技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经营范围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大数据服务、云平台服、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含了纺织品、服装、鞋帽、化妆品、钟表、眼镜、汽配、灯具等零售业务。

注册资本1000万,资产总额100万,股东有2人,然而继续深挖,却发现该公司十分“干净”,不仅工伤、养老等社保信息却显示为0人,通过两位股东也查找不到其他关联公司,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均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知识产权媒体发布的“2019年「福建省申请人」商标申请量排行榜(TOP100)”中,该公司赫然在列,且排名较为靠前,以245件商标申请量,位居第十九位。与大家耳熟能详的盼盼食品共同入榜(位居第一,商标申请量758件)。

EUIPO显示,“OIMG”商标于2021年8月申请,同年11月成功注册,注册分类为3类、9类、16类、20类、21类、25类、28类。口红、牙膏等洗护用品,鼠标、耳机等计算机外围设备,订书机、笔记本、地球仪等办公用品,窗帘、镜子、床等家居用品,果盆、榨汁机等厨具用品,泳裤、浴袍、凉鞋等鞋服用品,积木、台球、遥控汽车等玩具和运动器材等等均在列。

不仅在欧洲,该公司在美国同样申请了“OIMG”商标。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显示,“OIMG”在美国的两个商标均处于存活状态。

两个商标的申请时间均为2021年11月,去年4月成功注册。只不过一个注册在2类、13类、23类、29类、30类、33类、40类、 50类。另一个注册在22类和39类。

因此虽然目前仍没有收到美国站卖家被恶意攻击的相关反馈,但风险仍是存在的。

卖家疲于应对,国人恶搞几时休

在跨境圈,卖家被恶搞的事已经屡见不鲜。恶搞的“花样”多种多样,除了上文的恶意窜改listing后投诉侵权,还有恶意差评、篡改品牌名、主图改成不相关产品、恶意下单后威胁退款、添加敏感词等等。

诸如此类,让本应该专注于销售的卖家,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来处理。卖家们不仅疲于应对,也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本月初,就有卖家诉苦道:“品牌被恶意修改,自己丧失了编辑权限。”

众所周知,亚马逊对于违规行为一贯都是严厉打击的,因此恶搞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恶搞的人正是拿捏了这一点,使劲作妖。

被恶搞的卖家,少部分人会抱着谁也别想好过的心理,以牙还牙,但很多时候都只能认栽和妥协。

因此,每当看到这种恶搞行为时,卖家都是恨得牙痒痒。而最让他们气恼的是,当费了一番功夫查找后,很多时候背后恶搞之人往往是国内同行。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2058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