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一排右)希望能通过中欧班列,将农场产品运送到中国。(图片来源:《欧洲时报》)

法国《欧洲时报》编译报道,近日,BBC记者从浙江义乌出发,沿丝绸之路途径哈萨克斯坦、波兰后,最终抵达英国。旅途中遇到的人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不仅包括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有人文交流带来的情感和温度。

12年前,英国人奈杰尔·克罗普(Nigel Cropp)到中国教工厂经理说英语,他发现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商业技能。中欧班列和沿线公路的开通,让更多义乌产品进入了欧洲,也为克洛普带来更多商机。而且,他还在义乌遇到了自己的妻子。

承载着中欧班列的轨道旁,工人吴晓东(音译)正喊着号子把集装箱运到车厢里。吴晓东刚进入这行时是1983年,那时中国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吴晓东也成为了一名管理者,负责将中欧班列发往欧洲,途径9个国家,全程7000英里。有人说只能承载50个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成本高耗时长,但吴晓东指出,铁路运输只需18天,海运则需要35天,“铁路运输无法取代海运,但仍有扩张的空间,尤其是在内陆国家。”

离开义乌,BBC记者来到了哈萨克斯坦,在首都阿斯塔纳遇见了修建城市轻轨站的北京城建集团工程师徐希文(音译)。虽然如今正值炎炎夏日,他却已经开始为冬季施工担心,这里的气温能低到零下40度。距离工期结束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徐希文却还没建好第六座轻轨站。这个项目是中国输出技术标准的机会,“中国的高铁技术全球领先。如果能建好这个项目,就能接到更多”。

何婷婷和英国BBC记者。(图片来源:《欧洲时报》)

记者转站波兰时遇到了牛奶厂主拉法(Rafa)。这个在农场长大的小伙子性情温和,动作缓慢绅士,安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雄心壮志。拉法摘下橡胶手套和靴子,笑着说:“中国是个大市场,我们的牛奶不含转基因,牛肉符合欧盟最高规格。我们能为中国提供品质产品。”波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进入欧洲市场的中转站,拉法希望能通过中欧班列,将农场产品运送到中国。

在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英国艾塞克斯郡的缇树果酱店里。上海人何婷婷(音译)完成在英国的学业后留了下来,她看到了缇树果酱在中国的巨大商机。“越有知识、越有阅历,就越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蓝莓酱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正在把西方食物引入他们的文化中。”何婷婷说,把果酱运到中国是她的一个难题,海运需要两个月,中欧班列却能缩短运输时间。明年中欧班列将配备冷冻集装箱,她希望到时能将英式司康饼和德文郡奶油带到中国。

(原标题:英国记者亲历义乌至欧洲之旅 述“一带一路”故事)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619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