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a数据显示,预估2025年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收入将达到370.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将贡献120亿美元。在产销端,中国品牌已占据核心地位,亚马逊类目热销榜的Qlife、Jasion、Isinwheel均来自国内制造。
当E-bike技术和供应链生产能力逐步成熟后,放眼全球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就变得势在必行。2016年成立的深圳品牌DYU(大鱼智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国产出海品牌,2020年海外销量就突破15万辆,2023年出货量直逼50万辆,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01 / 战略转型,瞄准新兴市场
DYU的崛起始于一次果断转型。
其前身飞轮威尔团队早在2013年便深耕平衡车领域,创业故事曾获《新闻联播》3分钟专题报道。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专注平衡车领域的飞轮威尔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型。
2016年大鱼智行正式成立,聚焦电动自行车类目,首款折叠微电动自行车登录淘宝众筹40天便获得了1200万元的销售额。看到电动自行车在国内备受消费者青睐后,2017年大鱼智行开始尝试拓展海外市场。
作为首批出海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如今在电商平台火热的Jasion、Isinwheel都尚未成立,DYU具备极强的先发优势。
而在欧美,用户对环保、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但传统自行车领域仍缺乏革新力量,由此为聚焦经济环保交通方式的DYU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出海3年后DYU获得爆发性增长,2020年海外出货量达15万台,成为首家出口量突破十万辆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依托技术壁垒与本土化策略快速占领蓝海市场。
02 / 跨境协同,双团队驱动全球渠道裂变
DYU由中国智能算法团队和德国设计团队组成,跨境双团队驱动打造新型电助力自行车,目前其产品线已覆盖折叠型车、通勤车、越野车等多元场景。
例如这款16英寸折叠电动自行车,以鱼类外观为灵感,打造具有品牌特色风格的面板,外形时尚优雅;同时借助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该款自行车采用超轻镁合金材料制成,实现“5秒折叠”,精准击中都市丽人通勤痛点。
DYU还是首个进驻Costco的电动助力车品牌,并与山姆会员店、家乐福、Myer等大型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据悉,得益于大量铺设商超阵营,品牌90%的销售额由线下渠道贡献。
此外,DYU在美国、英国、荷兰、波兰等地均建有海外仓和售后服务中心,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题,强化品牌信任感。
03 / 营销破局:线上种草+线下转化
面对高客单价挑战,DYU如何通过线上营销推广扩大产品知名度,打通消费者心智,进一步帮助线下商超转化?
DYU积极利用博客测评稿件直观展示自行车的产品优势,通过编辑实测建立消费者脑海中的品牌初印象。
The sypnotix是一个专注消费电子的垂直科技博客,DYU向该博客寄送了一台D3F电动自行车以供测评。最终博客成功上线了该产品的实测文章,其中还附带编辑实测的实地骑行视频,全方位展示了一款物超所值的通勤自行车。
今年3月,DYU依旧持续发力博客营销。通过向知名科技博客the gadgeteer提供DYU C9进行测试,凭借方便的折叠设计和长续航获得了编辑的高度评价。
由多篇不同产品的测评稿件构建的博客推广矩阵,有效帮助DYU塑造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线上“种草”后,线下商超体验促成转化,形成闭环。
结 语
相较于小牛、九号等知名品牌,DYU选择了一条“低调爆发”的路径:积累多年的技术底蕴叠加优雅时尚的外观设计,率先瞄准蓝海市场和本土化博客营销,悄无声息占领海外30%市场,成为E-bike类目的隐形冠军。
未来,随着全球绿色出行需求持续攀升,DYU的成功,或将为更多中国品牌出海提供范本。
借助外媒发稿,DTC品牌可以快速获得品牌词与核心词的谷歌收录,提高SEO排名,促进销售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