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加坡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 EP)及公司注册要求近年来经历了多项调整。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实际案例,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全面指南,助力高效规划新加坡商业与身份路径。
一、新加坡EP申请的核心要求
1. 薪资门槛与年龄关联
自2025年1月起,EP最低月薪标准再次上调:
常规行业:5600新币(原5000新币)
金融行业:6200新币(原5500新币)
年龄影响:40岁以上申请者需满足薪资翻倍要求,例如45岁申请者需达到10,700新币。
2. COMPASS评分框架(40分达标)
2023年9月起,EP申请者需通过两阶段评估:
①薪资门槛达标;
②COMPASS评分至少40分,评分维度包括:
个人项:月薪(最高20分)、学历(最高20分);
企业项:员工国籍多样性(最高20分)、本地员工占比(最高20分)。
加分项:从事紧缺职业(+20分)、公司符合创新/国际化标准(+10分)。
3. 续签与合规风险
续签要求:需提供公司运营证明(如银行流水、交易记录)及个人纳税记录,首次EP有效期1-2年,续签最长3年。
常见拒签原因:未满足公平考量框架、公司EP配额超额、申请人年龄与薪资不匹配等。
二、新加坡公司注册的关键条件
1. 基础要求(2025年新政)
董事与股东:至少1名本地董事(公民/PR/EP持有者),股东可为外籍人士或法人实体,上限50人。
注册资本:最低1新币(认缴制),但若超过1000新币,转让时需实缴。
注册地址:需提供新加坡实际地址(不可为邮箱),用于接收政府函件。
公司秘书:成立后6个月内需委任本地居民担任,且不可由唯一董事兼任。
2. 注册流程与时效
核名(1小时内完成);
提交董事/股东身份证明、公司章程等材料;
通过BizFile+平台递交,1-2工作日获批。
3. 后续维护
年度申报:需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年营业额超500万新币需强制审计);
税务优化:境外收入免税,但需合规申报本地业务收入。
三、自雇EP案例分析
案例1:G先生的财务转型
背景:43岁财务总监,通过注册新加坡公司申请自雇EP,搭建东南亚业务枢纽。
关键策略:
1. 以本地实际运营公司满足“企业项”评分(雇佣新加坡员工、多元化团队); 2. 结合财务管理经验匹配“紧缺职业”加分项;
3. 薪资设定为10,700新币,符合年龄要求。
结果:1个月内获批EP,2年后规划申请PR。
案例2:W女士的教育与商业双赢
背景:贸易行业高管,为子女教育选择自雇EP。
成功要素:
1. 注册公司注资充足,展示运营实力;
2. 高学历(硕士)提升“个人项”评分;
3. 业务计划书突出国际化布局,获取创新加分。
四、合规建议与未来趋势
1. 提前规划薪资结构:针对年龄分层制定薪酬方案,避免续签风险。
2. 多元化团队建设:平衡外籍与本地员工比例,提升COMPASS评分。
3. 关注政策动态:2025年EP门槛上调后,金融、科技行业竞争加剧,建议优先布局紧缺职业。
新加坡以其高效、透明的商业环境持续吸引全球投资者。无论是通过自雇EP实现身份规划,还是以公司为跳板拓展国际市场,精准把握政策细节与实战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