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批准了韩国食品巨头CJ集团一项饺子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2023年2月24日申请,2025年4月8日下证专利有效期15年专利号:USD1069319S专利分类为食品类保护范围为涵盖“特定褶皱数量、形状比例及立体造型”
(美国专利商标局 该饺子专利证书)
这一纸授权书,直接威胁中国跨境卖家在美销售的饺子产品,美国中餐馆和速冻食品企业也可能因销售传统饺子面临侵权索赔。
NO. 1 跨境卖家的饺子还能卖吗?
美国外观专利的核心在于保护具体设计特征,而非食物本身。如果卖家在美国售卖的饺子食品外观与该饺子专利的重合度超过60%,卖家可能面临下架、账户冻结甚至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该饺子专利的褶皱数量、封边弧度等细节均被量化锁定。有售卖相关产品的卖家朋友,需特别注意专利图纸,比对设计差异。
(该饺子专利的视图)
如果发现相似之处,大麦建议调整褶皱数量或改用平口造型。
👉 可添加大麦:(kjdamai2015)获取该饺子专利证书;
👉 更多专利详情与规避设计,欢迎免费咨询【大麦知识产权】 10年深耕跨境知产,我们懂专业、有经验、更高效!
此外,对已获授权的专利已申请下证的专利,还可以提起无效宣告请求,如:行业协会或企业联合提交在先公开证据(如古籍插图、老字号产品图)。三千了解到,目前已有华人商会联合聘请知识产权律师团,准备提起无效诉讼。
NO. 2 警惕“偷文化”升级“专利战”
韩国公司申请下证的这份饺子专利文件中,仅模糊标注“东亚传统食物”。但众所周知,饺子在中国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到现在我们仍有冬至吃饺子的传统。
这已经不是韩国人第一次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下手,2013年泡菜申遗成功、2021年参鸡汤在欧盟注册地理标志,近年又将糖葫芦和麻辣烫包装为“韩式小吃”,韩国旅游局甚至将中国刀削面、馄饨冠以“明洞饺子”“釜山特产”之名,都是文化符号→专利壁垒→商业垄断的产业链趋势。
食物专利化的本质是商业话语权的争夺,而弱势文化在专利体系下往往沦为鱼肉!
例如:美国通用磨坊曾为玉米饼的“U型折叠设计”申请专利,迫使墨西哥传统企业退出市场;日本企业将寿司卷帘的“斜纹编织结构”注册专利,一度引发亚洲餐饮业震荡。
中国虽以28%的占比成为美国商标申请量第一大国,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占比不足10%,且多聚焦发明专利,忽视外观保护。而韩国通过海牙体系年均提交5000+外观专利,6个月就能完成多国覆盖。
更严峻的是,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日突然宣告,自4月17日起暂停外观专利加速审查,普通申请周期延长至20个月以上。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防御性专利申请将面临更长的“专利真空期”,而韩国企业却能通过《海牙协定》实现多国外观设计专利的快速布局。
一旦饺子、月饼、青团等传统符号被专利化,未来可能出现“用中国工艺需向他人付专利费”!
NO. 3 “保卫饺子”,打造知识产权质量壁垒
韩国企业用18道褶皱的专利锁死在美饺子食品销售的市场,而我们的文化符号仍在裸奔。
外观专利仅保护“创新设计”,饺子作为中国3000年饮食文化的象征,其外观设计却被韩国企业私有化!文化符号垄断,暴露了国际专利制度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不足。
大麦作为深耕跨境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深知道阻且长,但事在人为,希望能以专业力量携手齐聚,共同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公平、完善!
保卫饺子",需要大众传播文化、掌握话语权,斥退偷文化的贼;更需要我们用法律武器筑起护城河,形成"文化防御专利池"。
此次事件,也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警钟——堆砌千项专利,不如筑牢一道关键防线!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壁垒,方能抵御风险、护航长远。
—END—
👉 更多跨境动态、知产政策、干货分享,关注大麦知识产权
全球专利商标版权布局,各国商标被抢注,侵权维权、TRO诉讼和解,版权DMCA怎么办?欢迎咨询大麦!
风里雨里,大麦知识产权一直在您跨境品牌出海、产品出海路上,陪伴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