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定位终端基于 GPS/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主要包括 2G/4G 接线型 定位终端、无线超长待机型定位终端、OBD 定位终端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金融、货物追踪、车辆管理、保险理赔等场景。乘用车定位终端主要功能包括位置监控及异常状态告警等。乘用车定位终端被放置或安装于移动类资产中,通过传感器及卫星导航系统处理器实时采集目标 资产的位置、移动轨迹、车辆状态等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企业管理平台, 实现目标资产的追踪定位。此外,在资产或设备状态异常时,乘用车定位终端将异常状态数据上传至企业管理平台,保障目标资产安全。
随着UBI保险、汽车金融、车队管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乘用车后装定位终端的市场不断扩大,但随着前装定位终端集成度提高,后装市场需求空间增长趋于缓慢。许多新车在出厂时已经配有高精度GNSS、V2X、远程诊断、车队管理等智能化功能,使传统后装2G/4G定位终端在高端车型上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尤其是在UBI保险、租赁车管理、汽车金融风控等领域,OEM厂商提供的原厂数据逐渐替代后装设备的功能。
就地区而言,北美市场受益于UBI保险、车队管理和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高精度、多功能智能定位终端需求旺盛,产品以高附加值和合规性为核心竞争力。欧洲市场因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与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推动,倾向于高端车规级终端,V2X通信和AI分析技术在车队管理与自动驾驶验证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后装市场,主要以车贷风控、租赁管理需求为驱动,2G/4G有线型与基础型无线终端占主流。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低成本无线终端在二手车监管、防盗等场景中应用广泛,但市场尚未成熟,主要由中国企业供货,并呈现价格竞争激烈的特点。整体来看,全球市场正在从基础定位向智能化、数据驱动方向演进,北美、欧洲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及新兴市场仍以性价比和规模化供应为核心竞争点,未来各地区市场将沿着不同的技术路径深化发展。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有线型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将达到65.31%。有线型终端因其稳定供电、高精度定位、长期在线监控能力,仍将在车贷风控、租赁管理、UBI保险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池技术进步,无线GPS终端续航能力提升,无线型终端将凭借便捷安装、隐蔽性强、无外部供电需求的特点,在短期租赁、二手车交易、个人防盗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同时就应用来看,汽车租赁在2024年份额大约是38.43%,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8.69%。汽车金融、租赁市场是核心驱动力,占比最高,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UBI保险发展空间大,但受各国监管政策影响,增长节奏有所不同,当前欧美国家发展速度快于中国,中国的OBD智能终端也主要出口欧美国家。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来看,主要厂商有深圳几米物联、上海移为通信、深圳博实结科技、Teltonika和广州高新兴科技等,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际市场大约51.49%的份额。乘用车定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中国企业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功能相对单一,价格相对较低,出口比例较大。然而,国外企业则主导高端定位终端的市场,这些产品具备先进的技术特性和多功能应用,主要服务于国际市场。
全球乘用车定位终端市场将由价格竞争向智能化、数据价值挖掘转型,中国企业主导低成本市场,国际企业主攻高端应用,最终形成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的市场分割格局。随着金融、保险及汽车租赁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精度定位和实时监控的需求日益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乘用车定位终端的价格上涨。整体来看,乘用车定位终端的市场正朝向高端化和多样化发展,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型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乘用车定位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9.68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
全球范围内,乘用车定位终端主要生产商包括深圳几米物联、上海移为通信、深圳博实结科技、Teltonika、高新兴等,其中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51%的市场份额。
主要驱动因素:
车辆防盗和安全需求:随着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提升,定位终端已成为车辆追踪和防盗系统的核心设备。同时,企业车队在资产保护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该技术在物流、租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政策法规推动:各国政府加强对汽车安全、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领域的监管,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并加速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推动定位终端市场的发展。
相关技术进步:5G通信、北斗/GPS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定位终端在精度、稳定性和功能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拓展了更多智能应用场景。
主要阻碍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短缺、物流成本上升及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定位终端的硬件成本波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并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行业竞争激烈:随着定位终端市场逐步成熟,低端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厂商面临生存压力,市场格局逐步向规模化和品牌化集中。
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市场上的定位终端普遍具备GPS/北斗双模定位、远程监控、异常告警、轨迹回放等基础功能,技术门槛较低,产品差异化不足,使企业难以通过核心技术形成竞争壁垒。
行业发展机遇:
技术融合升级:5G、北斗/GPS双模定位、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使定位终端在精度、实时性和智能化水平上持续提升,为车辆管理和安全监控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持。
多样化定制:市场需求推动定位终端向无线、OBD式、接线型等多种形态发展,同时厂商通过定制化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数据隐私保护:随着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定位终端将加强数据加密、隐私保护和合规管理,确保车辆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存储,增强用户信任度。
【2025-2031全球与中国乘用车定位终端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乘用车定位终端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通过本报告,您将能够全面了解乘用车定位终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和机遇。同时,您还将能够深入了解各大厂商的市场表现和竞争优势,为您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