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亚马逊大家都知道,跟卖现象屡见不鲜。跟卖虽然为卖家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价格战、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对品牌卖家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防御跟卖行为,以下是一份全面的攻略。

亚马逊跟卖官方防御策略

1. 品牌备案知识产权保护

品牌备案:在亚马逊平台上注册品牌并进行备案,是防止跟卖的首要步骤。品牌备案后,卖家将获得品牌保护权益,有权举报并移除未经授权的跟卖者。

知识产权保护:确保自身产品拥有合法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一旦发现跟卖者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可以迅速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2. 利用亚马逊平台工具

透明计划(Transparency Program):参与该计划的产品会被贴上唯一的“透明标签”,买家可以通过扫描标签验证产品真伪,防止假冒产品跟卖。加入透明计划需要品牌备案,并且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R标)。

零计划(Project Zero):这是亚马逊推出的一项品牌保护计划,允许卖家自助移除假冒商品。加入零计划后,当品牌所有者在亚马逊上看到疑似假冒伪劣产品的Listing时,可以直接对其删除。

Brand Gating:针对大品牌的保护政策,可以有效控制ASIN经销商名单,防止未经授权的卖家跟卖。申请门槛较高,但一旦成功申请,将大大提高跟卖的门槛和成本。

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刚跟卖没什么效果的话,可以通过自养号方式进行刚跟卖。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实践经验:

1.利用自养号清空对方库存

生成Pending订单锁定库存

操作步骤:使用大量的自养买家号下单购买跟卖者的全部库存,利用支付系统漏洞(如设置信用卡限额高于订单金额)生成Pending订单。此时对方库存会被暂时锁定为“0”,无法展示销售。

2.绩效破坏型
利用多个自养买家号密集下单跟卖产品,通过制造差评、发起A-Z索赔(亚马逊商城交易保障索赔)等方式,人为拉低跟卖者的账户绩效指标。这种手法在FBA(亚马逊物流)场景下因物流时效可控而周期较短,但在FBM(商家自配送)模式下,因配送链路不可控会导致攻击周期延长。

3.证据伪造型
通过人为破坏产品样本(如摔损、拆解等)拍摄取证,伪装成真实买家向平台发起质量投诉。由于亚马逊的买家保护政策倾向于优先保障消费者权益,使用大量买家账号进行同类投诉往往能触发平台自动下架机制,迫使跟卖者暂时退出市场。

自养号管理与风险控制

1. 技术准备

• 硬件防关联:使用境外服务器搭建IP,修改设备物理参数(如IMEI、MAC地址)。

• 支付安全:使用虚拟卡或分散卡头,避免支付卡关联风控。

2. 账号画像管理

• 为每个自养号创建独立浏览记录和购买行为,模拟真实用户标签(如偏好、消费水平)以提高权重。

使用自养号方式赶跟卖需要解决几个技术层面问题,有兴趣的可以交流。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340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