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当皓月悬挂在夜空中,散发着温柔银光,我们便迎来了古老而温馨的中秋节。这一象征着团圆丰收的传统佳节,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也留下了独特印记。尽管没有直接被称为“中秋节”,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与月亮相关的庆祝活动,与中秋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源:网络
本文将盘点过“中秋节”的非洲国家和地区,探索文化交融与创新实践,揭示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节日版本。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众多节日中,与中国的中秋节有几分相似的当属“月圆节”。每当公历九月的月圆之夜,各家各户小心翼翼地打开门,静悄悄地走出家,来到空旷的地方,围成一圈坐下。大家也不说话,瞪大了眼睛看着月亮。直到皎洁的月亮高悬中天,人们才打破沉默,突然活跃起来,开始热烈地交谈,并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欢度一年一度的节日。
图源:网络
在坦桑尼亚,关于“月圆节”的来历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外敌曾入侵这块富饶的土地,这天正值月圆时节,当地人被外敌追杀,被迫逃进了一片森林藏身。敌人追赶到森林边,却不见一个人影,只见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秋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敌人误认为林中埋伏着大批军队,不敢贸然进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离。而善良的人们也终于免于一场灾难。为了纪念这一夜,当地人便将每年的这个时候定为月圆节,直到今日。
在中国人的神话中,代表中秋的人物是众所皆知的美人——嫦娥,而代表古埃及人的是一位猫头人身的女神——贝斯特,不同于嫦娥常年隐居在广寒宫,贝斯特掌管着月亮、生育和果实丰收,经常化身为猫在人间活动,又被称为猫神,总是带着迷人的微笑,教导人们音乐、舞蹈与爱。
图源:网络
猫神在古埃及被看做是妇女和儿童的守护神。可以镇宅、辟邪。人们认为这和太阳神和黑暗之神之间的战斗有关。如果太阳神获得了胜利,则光明战胜了黑暗,太阳升起,就是白天。如果黑暗之神获得了胜利,则黑暗战胜了光明,就是夜晚。据说太阳神就是在猫神贝斯特的帮助下,打败了阻止太阳升起的巨蛇阿菲波斯。
霍屯督人
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分布着一个尚武好斗,生性勇猛的民族——霍屯督人。霍屯督人生性好战,以前经常发生部落冲突。如此刚猛的民族,却将温柔的月亮奉为自己的“统帅”,每当新月和满月之时,他们特别激动,称月亮为“统帅”,整夜为之欢歌曼舞。
图源:网络
他们认为,月亮会给人们带来好运,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他们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对月亮高声呼喊“我们欢迎您!”“给我们的牛多多的饲料,多多的牛奶,让我们的生活比蜜还甜”。他们相信他们所爱的月亮会使他们如愿以偿。
科诺人
在塞拉利昂的科诺人中,有这样一个神话:世界本是一片光明的,即使是在晚上,人们也可以像白天一样,清楚看见眼前的一切。有一天,至上神给了蝙蝠一个装着黑色罐子的篮子,让它送给月亮,并说自己稍后就到,到时候会告诉它罐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结果蝙蝠在路上因为贪吃耽误了时间,别的动物趁机打开了罐子。
图源:网络
不曾想罐子里面装的是黑暗,整个世界一下就陷入了黑暗之中。从此之后,每天太阳和月亮都要轮流值班,才能驱赶黑暗,让世界不至于陷入一片漆黑。而蝙蝠呢,因为犯了这样的大错,每到黑夜的时候就要四处奔波,收集黑暗的碎片,然后交到月亮那里去。
月亮的圆缺象征着团圆和离别,而明亮的满月则成为了连接不同种族、信仰与文化的人们共同欣赏和庆祝的象征。全球化的浪潮下,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也在非洲大地上得到了新的诠释,文化内涵逐渐超越了国界,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紧密相连,共同庆祝这个象征和谐的时刻。愿这轮明月能持续照亮合作与理解之路,引领彼此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