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开发为什么这么难?相信大家看过不少干货,但还是效果平平。

小编看到一个国外博主,点评他在LinkedIn收到的营销私信。虽然行业可能不同,但是逻辑是互通的。我们的LinkedIn营销,在客户角度来看,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去看看。

一、营销还是骚扰?

博主Jordan Platten查看了6条LinkedIn营销私信,这其中,真正能引起一点兴趣的有几条?

0.2条。你没看错,我们来看两个典型案例吧。

对此,Jordan Platten的评价是:没说任何个性化的内容,一上来就开始推销。我知道,你只是把成千上万的名字复制粘贴到了相同的模板上

看到有人查看了自己网站,Jordan Platten还没来得及夸出口,后面的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博主说:“我并不在太阳能行业,可能是复制粘贴错了。如果我是(太阳能行业),这会是一个更个性化的推销,至少他们做出了努力。”

这样的私信不是个例,其他几封也大差不差。难怪博主评价说“it's just got such a sour taste in my mouth ”

“这让我感觉很不是滋味,因为没有一条私信是直接针对我的,没有任何一条私信显示他们对我做过研究,没有任何一条私信表明他们真心想跟我交谈。这些都只是不带个人色彩的推销,他们只是复制粘贴信息给很多人……”

你的客户可不仅仅会收到6封LinkedIn营销私信。那么,怎么样的LinkedIn私信才能告诉客户,我为你花了心思呢?

1. 寻找情感共鸣

锁定潜在客户后,除了LinkedIn,还可以找到InstagramTwitter、公司官网等其他社媒平台,观察客户在各平台的发帖,看看你的客户最近感兴趣什么、在关注什么、转发评论了什么新闻,顺着客户话题聊下去。

比如,Jordan Platten看到客户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篇秋日感想,找到了LinkedIn私信切入点。

2. 免费的专业建议

没人可以拒绝免费专业的建议,这需要外贸员基本功扎实,并且肯花时间去了解、分析客户。

注意,只说“我看了你们的网站”称不上个性化营销。查看网站后,指出主要的业务方向“学校办公用品”,然后论述好处“I help X do X through X”,最后再通过“案例”论证观点,有理有据,引人注意。

二、最简单的信任构建方式

特别提醒,在发送私信前,要完善好自己的资料。一个头像空白、信息寥寥的人,很难获得客户的信任

另外,LinkedIn允许个人资料页面被搜索引擎索引,恰当地嵌入关键词,尽量完善资料,有利于提高你被客户发现的概率。嵌入什么关键词?客户搜索你时可能会用到的词语,常见的有:品类关键词及其放大缩小后的变体、行业/应用场景关键词、客户痛点关键词、技术与认证、公司名称等。

1. 姓名和头衔

注册LinkedIn时,填写中文真实姓名,防止后期申诉时,身份验证困难。养号一段时间后,可以设置资料,改成英文名字。

头衔,非常重要!!!头衔是搜索结果的重要来源,因此,其中的关键字要尽可能更广地覆盖客户群。关键词需要突出主营产品/行业、公司名称、职位职称。如果你能给客户带来特别的价值,一定要写上去。头衔下方还可以设置网站连接,可以是公司官网、社媒主页等。

2. 头像和封面背景

因为是商业平台,推荐选择清晰的证件照作为头像。尽量不要选择产品作为头像,营销味太浓。背景图最好是和你的业务相关,可以是产品图片、工厂图片、公司图片。实在没想法,去d=s-?v=s/ro-cwkisv_okg看看吧。

3. 个人简介

一三人称都可以,因为直接面向客户,第一人称可能会带来更好的转化。内容包括:你是谁、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优势是什么、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个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尽力嵌入关键词。如果你有其他运营得比较好的社媒平台,或者公司有独立站,可以附上链接。

4. 工作经历贴上所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这个板块需要突出个人成果和贡献,可以添加图片、文档、网站或演示文稿等媒体文件佐证。

注意两点:

● 当前的任职公司,最好是在LinkedIn上也有账号,不然跳转呈现空白,会影响客户信任度。

● 很多教程会建议将自己包装管理层,比如“经理”“总监”,如果你很年轻,最好不要这样做,有点假。如果不想写sales,可以写Business developer、Customer Consultant、Customers specialist等。

5. 技能、资格认证和推荐信

尽量把自己擅长的内容都写上去。最重要的是,技能认可和推荐信越多,客户信任度越高。建议主动出击,邀请你的客户、同事、朋友等认识的人,大家互帮互助。为了提高质量,我们可以事先写好包含关键字的推荐信。

除了LinkedIn私信的好坏,想要让客户相信一个陌生人,最重要的是,要在LinkedIn上树立好人设。因此,下期文章主题为,如何从0到1,做好LinkedIn营销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6901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