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考虑把自己的产品卖到美国市场。但在国内电商领域,卖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加之电商平台商家众多,规模不大,虽侵犯其他品牌的商标权却鲜有遭到起诉。不少跨境电商因此心存侥幸,在进行海外交易时依旧缺乏商标意识,以致于遭到海外品牌的巨额索赔,被打得措手不及。
在国内“山寨文化”中获利的卖家们一度心存侥幸,以为即便对海外企业造成品牌侵权,对方也会因为自己是个“小喽啰”而不予计较,就算被国外品牌“盯上”,反正跨洋官司要打起来必将困难重重,自己只要躲起来不应诉就好。
但卖家们没有意识到的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激增和品牌侵权的频发,海外品牌商们不再坐视不理,尤其是美国,品牌商们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将侵权小商家们网罗在一起,采取“一网打尽”的方式保护品牌。
据广东一家律师事务所统计,2015年,美国法院针对中国电商的集体诉讼案件数量是67起;到2016年,这一数量上升到108起。涉及的中国卖家,每一起案件少则四五十人,多则数百人。而索赔金额动不动就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
而以往的不应诉“战略”如今也行不通了。美国法院规定,不出庭应诉,赔偿金额是15万美元,而且还会冻结电商们的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账号,让跨境电商们无法收款,跨境买卖将无法进行,可谓是“一招致命”,没有哪个电商还敢坐视不理。
其实,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并非有意要对海外知名品牌商标侵权,然而,问题出在,许多电商没有商标侵权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侵权了,也不知道那些文字或图片在海外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
比如,跨境电商王小姐就曾因为在售卖的一个防水手机壳的商品介绍中使用了“lifeproof”字眼,而被美国lifeproof公司起诉。该公司主要设计和生产防水手机壳,且已在美国进行了商标注册。王小姐称,自己不知道“lifeproof”已注册商标,但在paypal账号被冻结的威胁下,王小姐还是选择了与对方和解,和解金为9000美元。
无独有偶,一位设计饰品的中国卖家,为求美观,在设计的眼镜盒上架时,而在宣传图片中加了一个字母“O”,而被品牌Oakley提出侵权诉讼,赔了6万美元。
可见,这些商家并非有意侵权,而是缺乏商标意识,在售卖产品和进行产品宣传中,没有进行商标注册查询,以防止与他人品牌商标重复,造成侵权。
而更让这些商家处于危险境地的是,国外有一批“钓鱼者”,专门盯着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的中国电商,准备拖他们下水,再索取高额赔偿。
因此,赛贝提醒大家,跨境电商卖家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而去“傍名牌”,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商标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在进行交易活动之前,为确保万无一失,要先进行商标注册查询,避免无意中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