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过程。全球化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的地球村。

全球化需要霸权(老大),这是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在60年代提出的一个理论。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随后以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软硬实力取代英国,成为新一代霸主,并利用全球市场发展的迅猛之势,达至巅峰的1960年经济总量占全球40%,以汽车钢铁、电气制造公司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全球领先。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区、老工业基地在19世纪已是世界工厂,产业工人是美国中产家庭的象征,也是“美国梦”的代名词。底特律、芝加哥、费城一带的工业、制造业城市群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从产业工人、产业主、到政治人物,都能享受到这种全球化带来的财富增长和生活提升。可以说全球化在当时的美国是“民心所向”,政府也乐意出头、甘当“老大”,推动全球化进程。

时间到了21世纪,中国继实施改革开放政策20年后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一日千里。加入世贸十年后,中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而美国为18.6%。

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由鼎盛时期1960年的40%跌至2017年的25%;而中国占比由1960年的4.6%提升至2017年的15%。就经济占比而言,一个不断跌落,一个不断跃升。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解决出现的诸如国企员工下岗、银行资本率不足、社会再分配不公等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大众共享繁荣和进步。

而美国本地的产业结构随着全球化进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低端制造业迁至工资更低和环境管制弱的囯家和地区,芝加哥、克利夫兰等城市工业岗位减少,贫困黑人无所事事,种族暴动频发。早期的工业城市到1960达到鼎盛后便开始由盛转衰,曾经的世界工厂变成铁锈地带,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变成了一片衰败场景,有的城市一到晚上六、七点钟,大街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了。2000年至2016年间,减少了近50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家庭收入中位数停滞不前。到今天已经有多个城市陷入困境,一种专业研究者命名为“绝望之死”的社会症状显现,低学历的中年蓝领酗酒、赌博、浑浑噩噩,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白人男性因肝硬化(这个病通常跟饮酒过度有关)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50%,自杀人数增加了78%,药物和酒精过量增加了323%,一片颓废的景象。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易税通首席经济师  Mr. Mark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1886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