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美元汇率下跌,跨境卖家很苦恼!》中提到,通过套期保值,跨境卖家能够降低收支货币汇率波动带来收入减少和成本增加风险,平滑公司收支资金。让企业在不利的汇率波动中稳定销售和采购价格,增加公司收入和支出的稳定性,保证企业健康经营。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显著增强。在日常的汇率风险管理中,我们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背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的情况。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比较常见的风险非中性表现有哪些呢?
01
汇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持有较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但不做套期保值、或套期保值比例较低;或汇率波动加剧时才重视汇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呈现短期、阶段性特征,未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
02
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混乱,既想“保值”,又想“增值”,甚至存在“赌博”心态,希望利用外汇衍生品博取收益。如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大幅降低结汇端套期保值比例,甚至停止套期保值;反之,则大幅降低购汇端套期保值比例,甚至停止套期保值。
03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已明确“保值”目标和相应的套期保值策略,但执行中受企业高层个人偏好或市场情绪左右,随意调整策略,缺少监督落实机制,如在衍生品交易估值亏损时暂停套期保值,或持有汇率走势观点,追涨杀跌,随意调整交易规模。
04
汇率衍生产品选择偏离简单适用原则,只看到衍生品交易的好处,或希望利用衍生品交易降低成本支出,忽略、低估了衍生品交易潜在的成本和风险。
05
汇率风险管理存在过度顺周期问题,如人民币升值时,增加外币债务,进行过度“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资产配置,希望赚取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反之,人民币贬值时,增加外币资产,进行过度“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资产配置,希望赚取人民币汇率贬值收益。
06
未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习惯将衍生品的锁汇汇率与到期的即期汇率做比较,来评估套期保值交易是“亏”还是“赚”,赚了就是做得好,亏了就是做得不好,并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的业绩考核依据。
尤其是第六点,是我们不少小伙伴刚接触套期保值时最常见的思维。其实,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切换。套期保值最重要的,是锁定成本,而不是锁定收益。基于这点出发,有助于实现主营业务目标,偏离汇率风险中性的投机套利只会额外增加风险。
免责声明
寻汇SUNRATE对本文发表的内容及引用的任何信息,一概未做任何种类的明示、暗示及法律性声明及保证。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无论对任何人,此等信息皆不构成进入某些交易或采用某些避险、买卖或投资策略的建议,亦不构成对某些汇率或价位未来可能之变动的预测,亦不代表未来任何此类变动不会超出报告中表述之程度,望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