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卖家们在对自己的品牌,产品进行线上推广的时候有着多种选择和通道。通常来说,卖家们都是从谷歌的AdWords开始,随后根据自己产品的调性,目标人群等因素,选择进一步的推广平台。而Facebook,正成为近年来的热选平台。在谷歌广告大获成功的同时,若能在Facebook上也成功一把,投资回报绝对会让每个卖家晚上睡觉都笑出声。然而Facebook因其特性也有着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
Facebook的使用者心理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者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想要在Facebook上扩展业务的卖家们首先要认识到的。一条在谷歌广告上排位很高,转化很好的广告,放到Facebook上的效果很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出现这样差异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在谷歌上通过关键词搜索内容的用户,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如果他们搜索的是某种产品,那么他们必然怀有购买意愿,即使时常犹豫,但是对产品的渴望是确实存在的。针对这样的用户群,设计满足他们需要的广告,往往可以达到成功销售出高价值产品的目的。还是那句话,他们在搜索的时候,表明他们想买,那么广告要做的,只是把他们权衡的天平往产品这边扳一点。
然而当我们把目标投向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时,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平台的用户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跟他们的朋友互动,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展示生活的快乐。但是这样的用户特性并不应该成为卖家们的阻力,实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Facebook上的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152%,而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要卖家们改变一下自己的推广策略。
在我们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Facebook上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影响了这些用户的正常体验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别人都吃过了哪些堑,借助别人的经验,来增长我们的智。
广告过时
当我们在谷歌上投放广告时,我们实际上只是通过广告向已经确定需要某种服务的用户提供了我们的解决办法。而不同的用户可能会使用不一样的搜索词,因此我们的广告实际上总是在面向不同的客户,因此,就算广告长时间不更新,也不会让搜索的用户觉得过时。
但是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上,信息的动态程度就完全不同了。就算我们保持广告的更新频率,都可能会有相同的用户频繁的看到同样的广告。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广告盲区的形成。一旦人们对我们的广告形成了广告盲区,那么点击率必然下降,更不用说转化率了,而与此同时,如果采用了CPM模式,我们还需要为展示广告付费。而通过不断创造新鲜的广告内容来吸引Facebook上的用户,我们能切实的减缓广告盲区的形成速度,同时增加点击和转化。
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不断的对新广告是否能维持住客户的参与度进行测试。鉴于图片对于广告内容的提升和广告效果的改变影响是最大的,卖家们可以在图片上多下点功夫,当然这并不是说文案不重要,和图片匹配的文案将起到乘法效果。
过分依赖产品直链
在谷歌广告中,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放上我们产品的链接,搜索者会自动的点击进去看,因为他们搜索时已经具备了购买动机。而在Facebook上的用户则没有这样的心理,直接放上链接不会有任何效果,除非他们是专业的网页人员并且精通16进制算法,否则他们不能从链接上得到任何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Facebook上推广时需要制定更加精炼的销售漏斗模型。
比起直接链接到产品,更合适的方法是先链接到选择表单。在表单中通过为这些用户提供一些小福利来促使他们留下自己的邮箱。漏斗的下一环就到邮件营销的环节了,通过邮件邀请他们参与销售活动,最终实现转化。
举例来说,某个珠宝品牌希望能通过Facebook来获得更多销售,于是他们对点击链接的页面做了修改。所有通过邮箱订阅了品牌新闻的用户都能获得一份折扣券。随后他们定期的向这些订阅邮箱发送热卖品的软文,自己品牌的咨询以及会员福利。而一旦有用户点击了某个产品的链接,那么随后他们则会在向这位客户发送的邮件中添加更多与他点击产品同类或互补的产品。
鉴于Facebook用户对于购买产品的热切普遍不高,通过这种模式进行的转化甚至可能长达数月。而这则需要我们建立高效的邮件营销系统,快速的订阅邮箱发送定制化内容,从而更好的实现流量转化为销售量。直接链接产品这种方式最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粗枝大叶的客户调查
Facebook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定位目标客户群。但是这些客户群定位其实是双刃剑来着,好的方面看,Facebook上有着很多被其他广告平台忽视掉的用户,这些用户带来的流量也不是小数。而不好的方面么,一旦对客户的研究没做到位,那么整个广告的投放可能都只是浪费钱了。对于电商市场这个特点将展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在转化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卖家们用于广告,着陆页效果和目标选择的测试可能会占用相当的资金。而在确定目标用户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定下过于宽泛的目标群体。
在Facebook或其他社交平台上开展推广业务,还要让推广卓有成效最有挑战性的一项就是确认正确的目标群体。确认的过程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要确认群体的确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测试。因此在确定目标群体时,除了通过自己先缩小一些范围,还得注意别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可以考虑在前期为不同的用户指定不同的广告方案进行测试。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找到转化—花费比最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