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人民币升值到了6.3,已经超出了企业能够盈利的成本线,再加上这两年伴随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不断的上涨,叠加海运价格上涨、用工成本的上升,订单锐减,中小企业特别难熬。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额的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外涨价潮的推升,而并不是销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目前爆单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以及高新技术行业,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感受并不明显。
更多外贸人面临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国进口成本上升 贬值的不止人民币
人民币的这一波贬值,根本原因是美元太强势。换句话说,被强美元收割了。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5%,英镑下跌了11%,日元跌超18%,韩元也跌了11%,土耳其里拉贬值了约26%,埃及镑跌到历史新低……也就是说,我们出口商这儿还没提价呢,买家直接在汇率上就损失了10%以上的利润!直接对照出口数据来看,WIND的这张“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当月增速”表直观地反映出了走势:
可以看到,我国对印度、巴西、欧盟、日本、韩国甚至于美国的8月份出口都放缓了。
2.海外高通胀+高库存,削弱采购需求
由于去年全球供应链陷入极端混乱之中,有不少进口商在缺货时大举补货,但超长的船期又使之错过最佳销售时间,最终囤积了大量库存。
消费减少加上海外市场的错判让类似于衣服、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厨房用品等商品的销量正在大幅下滑。沃尔玛取消了数十亿订单;塔吉特取消超15亿美元订单,并表示将采取“必要”行动,包括降价和取消订单。沃尔玛和塔吉特都在迫使一些供应商消化上升的成本。
3.原料进口成本上升、不同程度的订单流失
在此前临近破“7”时,据媒体调查,纺织出口企业并未受益汇率贬值。由于海外疫情对海外产业链造成破坏,今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虽然增长,但是更多的是出口成品,直接出口面料的数量反而减少。因此汇率的红利,纺织出口企业并未受益。另一方面,由于汇率贬值,进口原料的价格就会上涨。其中涤丝虽然目前大多国产,但上游的原材料中无论是最前端的原油还是生产PTA必备的PX,仍需大量进口,这些原材料因为汇率贬值而价格上升。因此,原材料涨价,涤丝价格也跟随上涨,下游纺织企业成本也随之增加。相反,中国出口企业又面临着东南亚制造业的竞争压力。这位常老板的故事一度登上了热搜,因为今年他并不是个例。
我国纺织、五金、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订单流失,部分订单被转移到东南亚等海外厂商那里。
现在正是外贸传统的“金九银十”出货旺季,但在与外贸朋友聊天时,刚入行的外贸人会说,这是从业以来“最难的一年”,也有不少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老外贸劝慰说,不要焦虑,在淡季更需要提升自己,积蓄能量,等待起飞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