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进口化妆品调查报告出炉 上帝到底咋想的?

邦友410600
代购、海淘、跨境电商、自贸协定、关税下调,这些在近年陆续出现的“热词”,无一不指向同一趋势——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初,实体店铺无法很好地满足这部分需求,消费者便在线上寻求解决方案。而如今,“进口品新浪潮”在实体渠道也开始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化妆品的真实态度及需求程度,品观网近日通过国内知名调研平台问卷星对2450名受访者(女性1662名,男性788名)展开在线调查,推出《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化妆品”的态度行为调查》报告。结果再度显示,面对这拨“进口品新浪潮”,化妆品实体零售渠道没有理由再缺席。
进口品需求旺盛
说进口化妆品在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并不为过。调研报告显示,66.94%的受访者清晰感受到“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的节奏在加快,进口品正变得越来越平常”。
实际消费情况如何呢?
调研报告显示,仅有6.53%的受访者“从没”使用过进口化妆品。
剩下的高达93.47%的受访者中,有58.78%的人勾选了“使用过”选项,另外34.69%比例的人则直接表示“平时就在用”。而在谈及“对进口化妆品的基本态度”时,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如果条件允许,会尽可能选择进口品”。
哪些品类受追捧
进口化妆品买起来没错,但大家究竟都在买什么,倒值得好好研究研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进口化妆品时最爱选择的前五大品类依次为面部护肤、香水、洁面/卸妆、洗护发及彩妆品。其中,面部护肤以76.33%的选择率遥遥领先,证明基础护肤仍是大众最为需求的品类。身体护理及口腔护理虽略有落后,但亦有25%左右的选择率。
购买渠道多元化
在被问及“平时都从哪些渠道购买进口化妆品”时,“找熟人代购或亲自出国采购”这一选项可谓一马当先,选择率达到52.65%。不过总体而言,进口化妆品的购买渠道正在日益多元化。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购渠道表现甚至不及以丝芙兰、屈臣氏、莎莎、万宁为代表的个人护理用品店渠道,证明实体渠道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崛起的化妆品店渠道,在进口化妆品分销中也呈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收获了20%的选择率。
“不确定”背后有文章
关于购买频率,26.53%的受访者是“半年到一年一次”,22.45%的受访者是“三个月到半年一次”,10.61%的受访者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一次”。有意思的是,高达36.73%的人选择了“不确定”,出手的前提是“碰到合适的”——对于化妆品零售商来说,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做。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进口化妆品呢?口碑依然是最好的背书,高达69.8%的人表示会受到“身边人口碑”影响,这意味着产品的品质一定要过硬,不仅能引起购买者本人进行复购,还要能让她/他甘心当一位推销者。其次是价格,再次是购买渠道是否可靠。不是说好的“颜值当道”吗?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品牌形象/外观包装”仅排名第四。来自哪个地方也很重要事实上,这件进口化妆品来自哪个国家也很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所在的国度,法国依然是大家进口品来源国的首选,选择率高达57.55%。其次是在韩流推动下,声名日隆的韩国化妆品,一跃位居第二。同样属于亚洲系的日本化妆品则位居第三。不过也有16.73%的人表示“没有特别倾向”,这些都属于容易争取的人群。最后还是要看你卖多贵“单就价格而言,以您的消费能力为基础,您认为进口化妆品位于哪一价格区间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在设计这一问题时,我们特别害怕大家捡便宜的选项勾,但结果证明受访者还是相当客观的。调研报告显示,进口化妆品售价位于“101-300元”和“301-500元”两个价格区间最容易被接受,分别占到了39.18%和35.51%的比例。只有8.16%的受访者选择了“100元及以下”。没错,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化妆品已经表达出足够的消费诚意,下一步就看化妆品实体零售渠道的表现了。
2016-05-24 257阅读
问题/讨论
回复(0)
我要向AI提问
AI回答:
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曾经或者正在使用进口化妆品,尤其是面部护肤、香水、洁面/卸妆、洗护发及彩妆品等几个品类。购买这些化妆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找代购、海淘、跨境电商,以及实体店铺。消费者对购买进口化妆品的频率没有特定偏好,很多人都是碰到合适的产品才会购买。对于进口化妆品的选择,消费者最看重商品的口碑、价格和购买渠道的可靠性。从哪个国家进口也很重要,尤其是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化妆品深受欢迎。消费者认为,最容易接受的进口化妆品售价位于101-300元和301-500元两个价格区间。
2023-05-19
追问:
最新回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