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回顾一下自己过往的运营经历,有没有出现过下面类似的情况:
很多产品在测款阶段,出单很好,转化很高,但是当卖家们甩开膀子下大力气补一大批货去亚马逊仓库的时候,悲剧就开始发生了。比如下面这位卖家朋友,应该也是单量不断下滑导致库容一降再降:
说实话,我身边很多卖家,包括我自己,对上面这位卖家的经历还是感同身受的。
在我做亚马逊的头一年,我尝试过很多产品,当然大部分都失败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经历,除了选品之外,运营技能的不足也是我做得不好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还曾经发过灵魂的拷问:到底是不会选品,还是不会运营? 文章想表达的是:选品很重要,运营同样重要!
扯远了,我们回来继续唠今天的主题:很多产品测评阶段表现都OK,为啥卖着卖着就凉凉了?
我和众多卖家都交流过这个问题,今天我就直接把卖家们的“智慧结晶”跟大家分享,如果大家有其他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是下面提到的两个原因:
一、很多卖家依赖工具选出相似产品,造成新品竞争激烈
很多刚起步的卖家由于选品经验的缺乏,基本都是靠工具选出第一款产品的,这无可厚非,毕竟经验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但这种选品方式无疑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卖家如果用相同的工具,选择同一个目标类目和标准,就难免会选出相同的产品。
所以,刚开始你用商业快递发几十个过去的时候,市场的确还可以留出“一杯羹”,你的产品,也有客户需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一旦有大卖看上,小卖家们的“悲剧”也就随之而来了:
首先,大卖们有的是方法让一个Listing在短时间内起来,(砸广告,用自己的私域流量测评等等),这样几个大卖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类目“龙头”位置,逐渐把没有太多资源的小卖家挤出去。
“很多小卖家就是大卖们的选品灵感来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所以,选品的时候,避免触碰“过热”类目。
二、亚马逊希望从卖家“捞”更多钱,“暗示”卖家们加大投入
这点当然就是卖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合理“猜测”了。
这其实是在我刚开始做没多久,有个深圳的资深卖家跟我说的,因为那时候我总是苦于:选品测试OK的产品,往往大批上架后销量就不如从前。
这位深圳卖家原先就是做计算机软件相关行业出身,逻辑思维缜密,所以这套“推理”从他那首次听说后,我就觉得很让我信服,他说:
亚马逊A9算法那么高级,而且亚马逊是世界有名的大数据公司,我们所用的“测款”思路,难道亚马逊识别不出来?
刚开始你发货量少的时候,亚马逊让你尝点甜头,等你来了信心大批“补货”过去的时候,它们内部算法的机制肯定能检测到相关数据的。
此时,它们内部算法肯定会做出相应调整,亚马逊流量这么珍贵,平台肯定不会独独偏爱你的,你想从亚马逊赚钱,就先得让平台赚钱才对!
所以,接下来你会发现,你得投入比测款时更多的资金,才可能获得“同等”的回报。
我不知道看文章的你之前有没有看到过相似的“理论”,有没有和我一样也觉得很有道理?
只提问题,不给建议不是我的风格,所以,酱妈的建议是:
1、选品时,可以用工具来看数据,但是尽量不要靠工具来选品,如果身边有供应链资源,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独家优势!
2、如果产品后期起来了,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库存,千万不要一笔“梭哈”全部all-in,可以分批次补货,控制好库存”风险“;
当然了,“库存管理”在任何一家企业里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主推“精益生产”的丰田汽车,也很难能把库存做到“JUST IN TIME"!
但是,我们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亚马逊广告工具免费注册链接:
文章来源:一酱妈妈的跨境笔记公众号,作者:一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