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以来,最近又频频爆出跨境、代购作假的新闻,整个行业的迷雾仍没有散去。利益助长假货生长,民众稀缺性纵容假货流通,因为对于假货而言,在制、售方面的利益肯定是大于真正的产品的,毕竟产品在严格的流通环节会受到税务、成本、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干扰,而假货之所以在法律威严之下还敢流通,就是假产品不用打税,而且成本还低,尤其是对于售假者,利益空间可谓是远远超于正品的,消费者对于假货的鉴别能力还不足,也让假货得以伪装通行。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无论中国跨境政策如何,跨境零售本地化都是大势所趋的,跨境电商也面临着整合和洗牌。
搞代购的小伙伴们这几天也许在互相扩散着一条利好消息:近日,中国跨境电商监管部门表态,2018年1月1日起,将采取新的监管模式,进口零售商品暂按个人物品监管,不按一般贸易项目来对待。按理说,这对海淘、代购等等跨境零售进口来说应该是一剂强心剂:现行监管政策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定性为“货物”,这使得通关极其繁琐复杂,行业发展受到阻碍。
以后如果按照“个人物品”来定性,监管就宽松很多,会极大降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门槛。此消息放出,贝拉美(Bellamy's)的股价上涨15%,Blackmores则上涨了13%,也有数据显示代购交易强势上涨。
几大奶粉品牌股价均上涨
新政策给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松了绑”,看样子,代购和纽澳商家们有望回归到2016年以前的辉煌了!但是,也有多位行业人士指出,此次新政只是定个大方向,政策含金量到底有多少,还很难说。
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肖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不屏蔽、不扩散、不激励,算是悠着来……只是继续允许适当跨境网购。但至于海淘关注的配额和税收,估计不会回到去年4·8政策前。”
去年4·8政策一度吓坏小心脏
去年,中国国务院曾同意实施“4·8新政”:根据进口产品货值的差异,分别定义“个人商品”和“一般贸易”。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2000元人民币,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人民币,超出额度将被定义为“一般贸易”,进行全额征税。
这个消息对跨境进口的冲击非常大。据说,当时新政开始时,上海浦东等地的海关严格执行新政,海关开箱率达到10%,连面膜都一片一片数,个人国际邮寄包裹也遭到了邮局的严格检查。
这两年因为政策的变化,行业经历了太多大起大落,如今的代购商家们已经没那么一惊一乍了——据新西兰蜂蜜制造商Comvita首席执行官Scott Coulter就表示,代购们自知未来没定数,一直在默默地囤货。
现在虽然处于四八政策的“暂缓期”,并放出了“利好消息”,但新政执行时间是2018年1月1日起,而且接下来很多细则可能会继续修改,甚至“正面清单”(政府允许的市场准入主题、范围、领域等以清单方式列明)都有再讨论的可能——也就是说,政策还有“回旋空间”。
【凯德盟原创,转载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