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TEMU平台正式上线美国半托管自发货模式,这一政策调整引发跨境电商行业广泛关注。此前,TEMU半托管商家仅支持美国海外仓发货,而此次新政允许商家直接从中国发货至美国消费者手中,标志着平台在物流模式上的重大创新。
一、自发货模式核心政策:门槛与要求
1、独立店铺运营
商家需注册全新“国内发货”类型店铺,与原有海外仓店铺隔离运营。每个主体可开设1个全托管店铺及3个半托管店铺,未开通相关店铺的主体可通过邀请码完成注册。
店铺需明确标注“CN发货”,平台风控机制将豁免此类店铺的物流时效处罚。
2、物流与合规要求
自主履约能力:商家需自行处理国际物流、清关及尾程配送,尾程必须使用TEMU指定渠道(如USPS)的在线面单。
地址备案:需提供美国境内可交货地址(如清关行仓库或头程服务商地址),确保物流链路可追溯。
合规升级:需补充商品关务属性、尺寸、CPC/GCC资质等信息,木材类商品需标注木种,玩具类需提交CPC证书。
3、时效与灵活性
备货时间:新增“9个工作日”选项,履约时效仍为5个工作日,最长14个工作日到货。
长时效豁免:选择9个工作日发货的店铺将自动标记为“CN发货”,免除平台物流考核压力。
二、自发货模式运作全流程
1、订单处理
消费者下单后,商家从中国仓库直接发货,通过国际物流(如空运)运送至美国。
订单状态实时更新,消费者可通过平台追踪物流信息。
2、包装规范
标签固定:避免使用牛津布、麻袋等光滑材质,需用PE袋或胶带缠绕固定标签,防止运输中脱落。
材质要求:禁用OPP袋、PO薄膜袋等易破损包装,推荐使用半透明、韧性强的PE袋。
3、逆向物流
商家需自行处理退换货,TEMU平台提供客服工单系统协助沟通,但售后责任由商家承担。
三、自发货模式影响:机遇与挑战
1、对商家的利好
降低库存压力:无需提前备货至海外仓,减少资金占用和滞销风险。
适合轻资产运营:新品试错成本降低,季节性商品可快速迭代。
物流自主权:商家可灵活选择头程服务商,优化成本与时效平衡。
2、潜在风险
时效与成本博弈:小批量发货时效较慢,且高关税(如T86政策后关税上涨30%)可能压缩利润。
合规门槛提高:商品资质要求趋严,未达标商品将面临禁售风险。
平台政策风险:部分商家反馈TEMU核价严格(需低于1688批发价),且退货政策苛刻(需整箱发货但单件退货)。
四、操作建议:如何高效参与自发货模式?
1、店铺规划
单独注册“国内发货”店铺,避免与海外仓店铺混用,确保合规运营。
2、物流优化
测试多家头程服务商,对比空运专线与包税小包渠道的成本与时效。
使用TEMU指定尾程渠道(如USPS),确保面单合规。
出口易推出TEMU自发货物流方案,需要可咨询报价!
3、合规准备
提前完善商品合规信息,重点关注玩具CPC证书、木材木种标注等高风险品类。
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变动,评估包税渠道的长期可行性。
4、风险对冲
季节性商品可小批量试水,结合TEMU“14天超长时效”规则调整备货策略。
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如指纹科技HICUSTOM的美国工厂专区),利用其本土物流网络缩短发货时间。
TEMU自发货模式的推出,本质是平台在关税成本上升与商家资金压力间的平衡之举。对于轻资产卖家而言,该模式提供了低门槛试水美国市场的机会;但对于追求时效与规模化的商家,海外仓模式仍具不可替代性。未来,随着平台合规政策的细化及物流网络的完善,自发货模式或将成为TEMU生态中重要的补充选项,而商家需在灵活性与稳定性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