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永久性关税,4月2日生效。尽管《美墨加协定》(USMCA)为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争取到“一个月过渡期”(最晚5月3日实施),但墨西哥的焦虑指数已飙升至临界点。——墨西哥的“免税护身符”还能撑多久?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温水煮青蛙”:5月3日成生死线
1. 整车关税“一刀切”,出口命脉遭重创
墨西哥是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国,80%的产量销往美国。2024年,墨西哥对美汽车出口额高达120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30%。而25%的关税如同一把铡刀,直接斩断价格竞争力:
以一辆墨西哥生产的2万美元SUV为例,关税成本激增5000美元,消费者要么转向更贵的美国本土车,要么承担涨价压力。
通用、福特等美企已暗示将削减墨西哥工厂订单,将高附加值环节转投美国本土生产线。
2. 零部件“缓刑”难解近渴,供应链被迫大逃亡
根据USMCA条款,符合“北美制造比例75%”的零部件暂免关税,但缓冲期仅到5月3日。这意味着,墨西哥的零部件企业必须在30天内完成两件事:
生产线迁往美国:以变速箱巨头ZF(采埃孚)墨西哥工厂为例,其70%的零部件供应美国车企,若搬迁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和数亿美元投资。
承担25%关税成本:中小型企业更可能选择裁员甚至倒闭。
3. 失业潮与产业链断裂的双重绞杀
就业冲击:墨西哥汽车业直接就业人数超100万,间接带动500万岗位。分析师预测,若关税全面实施,失业率可能飙升20%。
经济衰退:钢铁、橡胶、电子元件等上游供应商订单腰斩。加拿大总理卡尼已表态“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北美汽车产业链可能陷入“关税—涨价—减产”的恶性循环。
墨西哥的“免税红利”还剩多少?
短期喘息期:USMCA是最后的“护城河”
根据新政细则,符合USMCA的零部件(即在美国完成“实质性生产转型”的部分)仍可免税。墨西哥目前有6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通过USMCA认证,这部分产能至少在2025年内仍能享受关税豁免。
长期隐患:美国“吸血”供应链本土化
特朗普直言:“在美国建厂,关税就是零”。压力之下,特斯拉、丰田等车企预计将扩大美国本土工厂投资。墨西哥制造业咨询机构预测,2025年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量可能减少20%,企业被迫将高附加值环节迁往美国。
关税战没有赢家,但灵活者永远能绝处逢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碎了传统贸易的旧秩序,当美国车企忙着应付股价暴跌,当墨西哥工厂苦于成本攀升,谁能更快扎根北美供应链腹地,谁就能吃到这波“危机红利”。全球化不会倒退,它只会换一种形式卷土重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