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
上个月22日,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在此特殊背景下,中兴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严制裁,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中美贸易摩擦在通讯技术领域的一个缩影”。
这不仅反映出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向技术产业蔓延,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中国通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屡屡受挫的窘境以及存在的技术“痛点”。此事件也给启发我们讨论:中国科技企业出路在哪?
一纸禁令两败俱伤
作为中国最早的手机自主品牌,成立于1985年的中兴通讯是一家以通信设备制造起家的公司,最初通过进入手机制造领域不断拓展电信运营商市场。
目前中兴通讯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市场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本次遭遇的出口管制对其现有业务带来的冲击有多大,暂时还难以确切地进行评估。但考虑到该公司电信设备、手机中有大量来自美国公司的元器件和软件,其中很多都是无替代方案的,中兴未来的产品销售、规划、开发均会遭受挫折,7年时间足以严重拖累一家科技公司,更不用提5G时代已近在眼前。
以手机为例,高通的芯片在中兴手机中占比近六成,联发科占比三成左右。但即便全部换作联发科,也还有其他元器件如PA功率放大器无法取而代之,这部分几乎全部来自于美国厂商,比如Avago、Qorvo、Skyworks等。
系统软件方面的掣肘就更不用说了,来自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GMS认证),是海外发售手机绕不开的一道墙,再加上中兴手机在美国的市场占比高达15%,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有显著份额的厂商。
而几乎在美国制裁大棒落下的同时,美国最重要的盟友英国也以安全担忧为由,通过英网络安全监督机构警告电信运营商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这意味着中兴很可能无缘5G普及前夜英国运营商基础设施升级的巨额合同。
连续遭遇重创,这意味着中兴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很可能会走进“死胡同”。而美国作为施力的一方,也难逃反作用力的影响。作为全球主要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兴通讯与众多美国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美近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提供支持。由于合作关系紧密,此次出口制裁无疑使高通、英特尔等这些中兴在美国的供应商蒙受损失。
国产芯片之痛
这一事件对包括中兴在内的高科技企业产生很大影响,舆论哗然之后,更多的声音开始指向国内芯片市场。其中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有人称,中兴看似拥有比较多的专利,事实上大多数产品领域还是很依赖美国的厂商。据AI财经社获悉的数据称,“甚至高端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甚至有说法认为中国芯片自给率之低远低于石油。
随着近几年中国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最近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中国将加强在芯片、人工智能、5G方面的投入力度。
但由于技术、人才等欠缺,国产芯片整体上只能在低端领域打转,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于是通过收购与合资加速发展、缩小与外资同行的距离,就成了企业最常用、最好用的发展路线。因此,“全球没有几家企业能做,严重依赖美国进口”成为国内不少缺乏芯片技术自主研发条件的企业的常态。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此次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兴之痛警示我们:无论是企业反躬自省还是自救,在被动制裁的海外市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层面的投入,不断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高铁的发展之路或许可以给中国企业以导向。曾经中国没有高铁,各方面技术都很落后。而中国高铁从零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1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追赶者成超越者,从“跟跑”到“领跑”,一路向前,凭借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走向世界前列。
人民日报评论称:面对技术差距不能盲目悲观,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一位投资人如此评论。
中兴之痛,也告诫告诫中国企业:只有长期坚持创新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发展才能更加长远!
文/高沃知识产权
声明:本文由高沃知识产权编辑创作,转载请关注高沃知识产权公众号获取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