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我们的产品卖得更好?其实问的是广告策略、营销策略。
营销1.0是产品导向的唯物方法论,重指标的4P时代;营销2.0是客户导向的“物”与“法”的辩证,重客户关系的4C时代;目前处在以渠道资源为导向,变革意识共存的阶段,尚未摆脱短期业绩与长期品牌的纠葛。同时,我们正在向4.0、5.0推进,“场景营销”、“场域建设”概念的出现,说明我们开始触碰心理、精神层面,营销开始升维,“物、法、心”的统一初见端倪。

品牌卖家越来越重视场景基建,以内容塑造场景,从精神层面建立产品与消费者的共振。“教育”市场的本质是感化心智以降低获客门槛;说内容营销是最经济的获客方式,是因为内容的自传播可以让品牌以很小的成本做到“由眼入心”。内容营销不等同于投广告,着力点在前两个字“内容”上。

让内容“动起来”,虚拟电商已来!
动态影像是当下,也是未来内容营销的载体趋势。随着AI、AR/VR技术的发展,文字和图片的静态表现将会被动态影像所取代。现在你可以理解为视频营销,但是未来不只是视频,可以是电商元宇宙中看到的一切动态内容。所谓的视频广告,未来将升级成为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广告。借助技术设备,你不再只是看了一段视频,而是成为视频中的主角,能绘声绘色地体验,甚至能有体感。

现在很多品牌官网已经是动态呈现,由视频和三维技术去构架,不再是传统的图文堆砌。技术成熟后,动态影像会变成虚拟影像,这将给购物体验和广告技术带来颠覆性的改变。虚拟电商正向我们走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独立站,包括像亚马逊已经开始用动态的方式去演绎图片了。当你看到会动的汉堡,相比静态的汉堡,你是不是更有食欲呢?视频广告更具可看性和传播性,最能把营销声量、质量、效果三者统一起来,这在过去是很难同时满足的。相信未来DSP广告,可能都会以动态的形式去展现。

为什么一定要做视频广告?
一本厚厚的产品说明书,可能几个镜头就表达完了。一个镜头可能比一大段文字有用。视频节省消费者时间,而且能传递文字所无法表现的内涵。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视频?因为视频的声、光、电最能刺激感官,是三维、未来可以是更高维度的演绎。如果说文字、图片是场景基建的地基,是二维静态的,那视频就是地基之上的钢筋骨架。亚马逊上视频曝光的空间越来越大,以前SBV以PPT的形式为主,现在搜索产品时会跳出Video,Listing页面主图下会有视频展示。高阶A+页面、Prime会员OTT广告、Brand Store、媒介渠道,视频正在全方位渗透。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视频能带来两个最直接的数据转化,CTR和DPVR。假如我们投放OTT 广告,它是百分百让你霸屏看完的。视频带来的DPVR的增长是图片达不到的。DPVR越高说明视频广告在用户心中所植入的品牌Awareness影响越大。这是用户漏斗模型的底层逻辑,当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Awareness,日后搜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提高用户数量的关键的控制变量。据不完全统计,OTT视频广告投放期间,客单价升高并不会导致销售额下降,相反,销售额会持续升高。


数字商业进入场景纪元,全球范围内优秀品牌都表现出“场景驱动增长”的属性。视频广告具有强视觉性和感官刺激性,更容易塑造场景氛围;一个场景的塑造本质上是感官信息的传递,视频的信息承载量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如何演绎一个个具体细分的生活场景,连接一个个真情实感的用户需求。站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回望AI、AR/VR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对感官享受的极致追求,亦是品牌卖家“深入场景”的能力进化论。只是在当下,视频广告还处在未来电商元宇宙的开端。

视频广告应该怎么做?

💡 确定方向:产品逻辑与品牌逻辑

视频广告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纯产品广告,直奔卖产品,讲清楚产品长什么样,怎么用,给谁用就可以了。另一个方向是创意类广告,这类广告我们很少能看到产品,更多看到的是创意场景,正是这些创意能让我们看下去,让我们记住一些有意思的点。这些创意更多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品牌,从而弱化了产品本身。所以我们做视频一定要先确定走哪个方向,一个叫产品逻辑,一个叫品牌逻辑。


💡 注重内容:说清楚想表达什么
很多卖家关注设备,运镜、后期、场景、声音、灯光这些东西,但往往会忽视内容。正如剧本才是电影的灵魂,制作精良但没有内容,看的人不会多。花小成本做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内容也可以一鸣惊人。视频广告一定要能说清楚想表达什么。

创意类广告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看完。它可以增加DPVR,通过DPVR在你的脑海中形成对品牌的记忆点。注重记忆点的设置,把更多精力花在内容上,制作视频前先问三个问题:怎么让外国人能看下去?故事直击了什么需求?场景产生了什么共鸣?

💡 贴近本土化:制作方需具备本土化内容的创作能力
很多广告公司不懂当地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用国内的思维模式去拍广告给外国人看,往往没效果,这时卖家就觉得视频广告没用,其实是他们选错了广告公司。国外最近的热点是什么、有哪些梗、当地的审美习惯怎样,制作方必须熟悉当地文化,用当地人看得懂的方式讲故事。卖家要选择具备本土化内容创作能力,拥有当地资源的供应商,包括用当地的演员,当地的场景、植物、动物、道具,当地的色调等等,去做视觉上的本土化。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2111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