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低价产品呢?

美东时间10月24日,拼多多股价大跳水,跌幅超过20%。至此日,拼多多的市值暴跌千亿元人民币。拼多多市值暴跌之下,亦是将Temu再次拉向卖家话题的中心。

Temu上线之初,低价、打折等各种促销手段便不间断上演,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平台,同为竞争对手的亚马逊平台亦是存在着一批靠低价打法存活的卖家,这也让不少卖家心中产生一个疑问:低价当真是跨境的风口吗?

促销手段轮番上演,低价是风口吗?

Temu九月初在美国推出以来,相继开展了新用户首单8折、免运费、30%折扣、免费退货、1美分选1还包邮等促销活动,以至于有业内人士用海外价格屠夫来形容Temu。

事实上,海外价格屠夫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在Temu上,多数衣服、鞋子的价格不超过10美元,几毛钱的家居产品更是比比皆是,关键是买家在购买时还能叠加7折优惠,几乎相当于白送。平台上,一副太阳镜只需要0.99美元,但在其他商城,类似的同款设计师太阳镜价格要超过500美元,而这样的情况也并非个例。

不同于其他平台,Temu明确要求卖家的供货价低于市场批发价,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获得的全网最低价产品是基于卖家的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以及平台给予的补贴之下。

“这么低得价格能赚到钱吗?”不少网友直言道。

部分已经入驻的卖家反映盈利不高,主要是靠走量。“利润就几毛钱,还不到亚马逊平台的十分之一。几毛钱的利润折射出高出数倍的风险,实在没什么意思。”有卖家说道。

与上述卖家不同,部分卖家持有良好心态,正所谓蚂蚁多了也是肉,薄利多销也是钱。在他们看来,平台低价策略只是暂时的,先跟着平台走,后期做起来了,他们自然会跟着平台吃到红利。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Temu的策略或许并不是想要通过卖货盈利,而是想要通过裂变用户,到二级市场赚钱。

小编在海外社交平台发现,有用户发出了“只要有新用户接受了我的Temu邀请,我就能获得最多50美金的佣金。”显而易见,平台正在通过用户拉新发放佣金的模式做社交裂变,与国内拼多多的打法极为相似,亦是与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对于这种短时间烧钱靠低价获客的方式,资本市场并不看好。拿当年的Wish来说,上线后的下载量常年位居第一,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长期奉行低价路线,导致其客户流失率非常大,最终也没落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Temu这种低价的打法短期来看是有效的,但长期的效果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毕竟Temu与Wish的根基不同,环境也有所变化。与此同时,与Temu一样,还有一群亚马逊卖家也在奉行低价策略。

低价做慈善,亚马逊卖家也累了

在部分亚马逊卖家看来,高价产品的备货成本以及运营成本都很高,初始资金投入会很大,还会面临退货等高风险的问题,于是一部分卖家们便开始打造低价产品,以满足买家的需要。

奔赴低价产品的同时,利润难题也涌上不少卖家的心头。要知道,打造低价产品初期,多数卖家是几乎没有利润可言的。

就利润而言,专做低价产品的小李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十美金左右的产品利润空间太小,广告点击平均在0.6-0.7之间,但这点利润根本支撑不了广告费。做低价产品,前期只能先亏钱把自然位提上去,降低广告费后才会有一定利润,这自然也加大了产品的风险。

公司售价9.99欧的阻力带亦是被不少卖家卷到5.99欧。除了价格卷、CPC贵,广告的转化率也很低。即使广告有出单,也是长期整体Acos在50%以上。最后一算,一个钱没挣到,还亏了30块。

“我在亚马逊上销售丝瓜球,加入了亚马逊轻小商品计划,但是几乎无利可图。”有卖家说道。以8.9欧元的价格出售6个丝瓜球,要支付亚马逊FBA费用2.8欧元、商品成本3.7欧元,利润仅为2.3欧元左右,也就意味着想要获得可观的收入需要卖掉几百个丝瓜球,想要提高价格,但是这样的产品高客单价也没人会购买。

小刘亦是深耕低价产品多年的卖家,每日的销量在500单以上,但是备货量(亚马逊仓库+海运路上的)基本上是4个月的量,在日常备货量这一块,小刘已经压进去了5万-7万。

压货成本高不说,拿货成本+头程费用还要差不多十几块,再加上cpc等各种费用以及同类卖家的各种慈善行为,成本价格高得已经让小刘身心俱疲。后期,小刘准备把产品的客单价提高一些,在支撑流量成本的同时,来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

此外,FBA费用也是不少卖家头疼的关键。更有卖家直言,FBA费用一涨再涨,不断压缩卖家微薄的利润,卖家进场就是收场。

但也有一部分卖家认为消费者都喜欢低价产品,而且低价产品的销量一般不会太低,可以通过批量采购来降低商品的成本,后期薄利多销,也是可以扩大盈利空间的。卖家小陈是低价产品的受益者,他主要卖一些产品价格低于5美元的小物品,竞争力小,但产品销量和盈利都不错。

有卖家指出,想要售卖低价产品,可以考虑“价格+功能”两重属性的产品,因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焦点除了功能就是价格,所以会比较在意价格的高低。这类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产品外观变化周期慢,十年前一样十年后可能还是原样;二就是消费者购买时的从众效应,由于无法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费者的购买标准就会从质量转移到销量,消费者的心理模型就是销量高+评分好就等同于质量好。

整体而言,低价产品是不是风口,不仅仅要看产品,看卖家的体量,更要看产品与平台的契合度。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0992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