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越来越大,对于船公司来说,可以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但是对于港口来说,船舶真的越大越好吗?今天就由杨秋平给我们带来一篇分析文章,看看单艘次接卸2500TEU VS 5000TEU时,对于码头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考验。
一、集装箱船大型化进程
自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集装箱船的诞生到现在20000TEU级超大型船舶的出现,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进程持续推进且发展迅速(见图1)。从3000TEU发展到6000TEU大约用了24年,从6000TEU发展到16000TEU大约用了16年,而从16000TEU发展到20000TEU仅用了5年,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且仍在持续。目前市场上营运的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载箱量为21,413TEU,船长399.87米,船宽58.8米,满载吃水16米,航速23节。
图1: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进程
从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的增长情况来看(见图2),在2011年之前集装箱海运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人们对于海运需求未来预期较为乐观,促使航运公司建造了更大型的船舶。而2011年后海运量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了下滑,而此时1.8万TEU大型集装箱船已经开始建造。集装箱船的平均载箱量与集装箱海运量的增长基本上呈同步变化(见图3)。
数据来源:Clarksons
图2 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Clarksons
图3集装箱船平均载箱量及海运量
通过对船舶大型化进程的梳理可以发现,自1997年马士基交付第一批8000TEU级集装箱船舶以来,大型航运公司主导的“大船追逐赛”从未停止(见图4)。班轮业领导者不断引领并推动了集装箱船的升级换代,而其他小型班轮公司不得不跟随这一趋势,引发船公司之间的相继跟进,进而产生囚徒困境。
图4 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引领者
二、大型化对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影响
船舶大型化对码头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卸1.8万TEU集装箱船的顺岸式泊位长度要求在460米以上,码头前沿泊位设计水深在18米以上,岸桥外伸距在64.8米以上,轨上起升高度在47米以上。大型集装箱船的靠泊和系缆会对码头岸壁施加极大的作用力,因此泊位的岸壁强度需满足26万吨级以上的船舶排水量的靠泊需求。此外,船舶大型化还将使得单次到港的集装箱量大幅增加,这对于港口的堆场处理能力和集疏运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这里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假设某港口每周有4艘7500TEU船舶挂靠,单艘次接卸2500TEU。为迎接船舶大型化,现改为每周有2艘15000TEU船舶挂靠,单艘次接卸5000TEU。两种方案对应的周接卸箱量总数相同,现对两种方案对应的集疏运体系进行分析。假设接卸的集装箱中需在堆场堆存和疏运的比例分别为50%。堆场采用轮胎式龙门吊作业工艺,堆箱层高为4层,每箱位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米,不计主干道路及其他辅助面积。疏运箱量的10%为海铁联运,90%为公路疏运,每辆集卡载运2TEU,车长按15.5米计算,并考虑留有适当的安全车距。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两种方案所对应的集疏运体系如下:
方案一:单艘次挂靠接卸2500TEU
堆场面积:9375平方米;
疏运箱量:1250TEU;
需要集卡数量:562辆;
占用道路长度:4600米(含预留安全车距)。
方案二:单艘次挂靠接卸5000TEU
堆场面积:1875平方米;
疏运箱量:2500TEU;
需要集卡数量:1125辆;
占用道路长度:9300米(含预留安全车距)。
两种方案所需配备的岸桥信息、泊位信息及所需作业人数等详细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集疏运体系比较
三、结语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为应对超大型船舶靠港作业带来的峰值冲击,港口的堆场堆存能力和集疏运体系都需要提升。其中,码头泊位长度由330米增加到400米,水深由14米增加到16米,堆存面积、集卡数量和所占道路长度均扩大了2倍以上,相应的岸桥数量和尺度也都需要增加。此外,港口各作业系统也需要统一协调,从而实现高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