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让我领悟亚马逊选品失败的原因

昨晚和几个老朋友约在茶馆聊天,话题自然转到了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个喜欢泡在朋友圈子里的卖家,我前两天刚和老婆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看完后让我联想到了不少关于选品的思考。

一个产品要想在平台上长红,和一部电影要想成为爆款,确实有不少共通之处。

先说第一点:进化而不是颠覆。《哪吒2》并没有完全推翻第一部的设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延展。例如哪吒和敖丙的友情,李靖夫妇的家庭温情,这些都得到了传承和深化。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选品经历。记得去年,在主营品类有了一定成绩后,很多朋友建议我快速扩品类。说实话,当时也动心了。但冷静下来一想,与其贸然进入陌生领域,不如在现有产品线上做延伸和升级。

最后我选择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相关联的系列产品。因为对这个品类已经很熟悉了,供应链也都打通了,新品上线后很快就有了不错的销量。要不是之前深耕积累的经验,这次延伸不会这么顺利。

第二点:细节决定生死。《哪吒2》在视觉呈现上明显比第一部提升了很多。从龙宫到昆仑山,每个场景都精雕细琢。这让我想到了产品的优化。

有一次很有趣的经历。我发现主图稍作调整,转化率居然提升了15%。后来我就在细节优化上很较真,主图、子图、描述、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虽然过程很折腾,但数据确实在一点点变好。

数据不会说谎,一个产品的细节做得有多好,转化率和留评率都会很诚实地反映出来。

第三点:要有自己的“世界观”。《哪吒2》最吸引我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从天庭到龙宫,从仙界到人间,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故事。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选品策略。过去可能更关注单品的表现,现在我更注重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考虑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思考产品之间的关联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一个产品建立起口碑后,其他相关产品也容易获得客户信任。而且在营销投放时也能形成协同效应,节省了不少广告费用。

做这几年来,最大的感悟是:选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持续打磨和进化的过程。就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制前作的成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好评。同样,我们在选品时也要有耐心,在深耕中寻找机会,在细节里发现价值。

现在回过头看,那些不够成熟就急于扩张的经历,都成了宝贵的教训。倒是那些坚持做好一个品类的同行,反而走得更稳更远。

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品心得。

发布于:2025-02-13 15:33:26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