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梳理了近期在论坛上反馈较为集中的三种典型案例,希望广大经营户引以为戒,多留个心眼。类型一:故意找碴型网友亲历:找借口克扣货款两个月前,一家设在义乌江东端头新村的美国外贸公司“sunny general trading inc”在国际商贸城f区经营户张女士处了5万余元的箱包,有六个款式,其中两款要求加长、加宽。按照约定,货分两批交,前三款交易顺利,到了美国方面的汇款,后三款包就遇到了麻烦。“老外称,其中一款要求放大的包小了一厘米。但在我们同行看来,这一厘米的误差完全在正常范围内,根本看不出来。”由于对方抓住这个“漏洞”不放,张女士觉得既然被钻了空子,也只能妥协,答应将出错的那款包退回。几天后,外贸公司告诉张女士,三款包都愿意接,但出错的那款要求扣钱予以补偿。“我想定制的包不容易销,为了减少损失,只能答应每个包扣除4元。他们了货,也在合同上注明。”可事情又出现变数,隔了几天,外贸公司又称放大的两款包中只能一款,另一款要退回。“这样太没道理了,我已一再退让到底线,单子上也注明‘货已’,没理由说不要就不要。”双方僵持不下,共计三万元左右货款也迟迟未结算。“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包放大了以后,样子不太好看,客户不肯要,所以外贸公司就推卸责任。”张女士一有空就到这家公司催款,老外被逼无奈,承诺等客户来义乌再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