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品牌营销,是每个营销人不停追问的话题。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却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消费者不同,抵达消费者的传播路径不同,品牌营销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13年前的2008年,可以称之为是TV时代,电视通道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覆盖率达到90%,那时候做好沟通可能很简单,花钱砸在电视广告上就可以了。
但10年后,到2018年的时候,虽然电视传播还是传播效率最好的,但是覆盖率却大大缩水,大概只有30%。想做好营销,就避免不了“数字化”这三个字,不仅仅是沟通渠道的转移,用户的沟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而到了现在,找到新用户的成本已经比13年前(2008)提升了10倍,甚至到30倍以上。以前将一位一般女性消费者带入店内的成本顶多1元多,但是现在没有15元以上就很难,而要完成消费的话,30元以上都是正常的。
尤其是面对新一代消费主力军——Z世代,沟通渠道的变化和沟通成本的增加,对于厂商和营销人员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可能广告主在品牌营销上投入同样的钱,已经找不回来当时的ROI(投资回报率)及效果了。
对于营销人来说,上个TV时代的旧方法好像已经失效,而数字时代的新方法也没有很成功,大家都卡在没有解决方案的焦虑中。不过别担心,今天SocialBook就来和大家聊一聊Z世代如何改变营销手段来突破品牌营销瓶颈。
品牌年轻化
Z世代营销,顾名思义,它针对的就是广大的Z世代群体。在面向年轻的用户群体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品牌年轻化。
一个品牌的年轻化是为了适应当下已经改变的消费主体环境。随着90后的消费能力增强,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和金钱可以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同时年轻人追求新事物/新体验、社交需求旺盛、文化自信的特征也给了传统国货品牌崛起和获得青睐的机会。
但对于那些想要实现年轻化的品牌,他们大多对“品牌年轻化”存在一定的误解。首先,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年轻化,如果品牌的目标群体不是年轻人,强行年轻化反而会丢失用户,得不偿失。其次,品牌年轻化不是简单地设计年轻化的包装、使用看似年轻人喜欢的文案和海报风格、邀请年轻偶像代言等等这些产品包装和传播形式上的“年轻”就能实现的。
品牌年轻化最重要的是获得年轻人心理层面的价值观、态度、生活方式的认同跟共鸣,并从品牌、产品、体验、传播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围绕跟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进行设计,把品牌理念落实,才能实现真正的品牌年轻化。
不落地的品牌定位,就是一张PPT
经常看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应该都很熟悉品牌定位这四个字。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品牌们做不好定位呢?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落地。这就是很多创始人都遇到的问题:找了很知名的营销机构做品牌定位,可并没有让产品卖得好。
行业里大家看到的大品牌优秀的定位案例,是因为大品牌有一定用户基础,也有钱投放,定位是放大器。很多人只看到它们有定位,却忽视了他们如何努力的落地这个定位。而对于新锐品牌,没有用户基础,没有很多钱砸广告,根本放大不起来,定位只是一张PPT,只能自己欣赏。
定位,不是弄个slogan、品牌理念、品牌定位、品牌价值观,给老板和员工看到就完事,而是要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理念,定位很重要:
1. 一定要落地,让消费者感知到;
2. 一定要为品牌成长和销售增长所服务。
SocialBook在这里告诫各位品牌以及卖家们,做定位或者本地化的时候,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团队,或者合作的团队,是否有能力落地执行,是否能赋能品牌,是否产生用户心智。否则就只是感动自己而已。
流量获取才是王道
当你通过品牌年轻化成功升级品牌,通过品牌定位重新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时,却发现流量获取变成了拦路石,这该怎么办?要知道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idea,再好的产品理念、品牌规划,没有精准获取流量,没有完成用户触达,那真的是最悲剧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首先所有的产品,是基于用户的,所以咱们就要考虑,产品面对什么样的用户?这样的用户,出现在哪里呢?这里,会分成线上和线下两块流量获取方式。
基于目标用户,先锁定比较聚焦人群的App或者网站。对于用户,又可以分为强购买需求用户和弱购买需求用户。
对于强购买需求用户
1、找到流量源:平时购买这种产品的用户,他们的购买习惯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信息获取、信任建立、购买的动作,而所有的这些行为,背后都会涉及到不同的流量入口。
要考虑哪些入口有机会进行主动信息曝光,哪些入口有机会进行用户拦截,哪些入口可以引导私域转化。
然后要做的是,在这样的地方,主动出击。如果是主动曝光,主动曝光的方式就有多种多样,涉及到投放,转化,关键词等等。
2、确定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找到很多流量源,但是有的是无效的,有的链路比较长,第二步肯定是缩小范围,聚焦可实施性更大的流量源。有各种判断标志来缩小流量源:比如无法有效曝光,获取方式无法规模化,获取成本太高等等。
3、数据优化:不管是主动投放还是流量拦截,都要考虑获客和转化成本,慢慢通过数据优化,进行效果的放大或者流量源的再次优化。
非强需求用户
这部分用户,就需要品牌的种草来唤醒需求。那回到流量源,他们聚集在哪里?日常有哪些行为习惯,比如除了看TikTok,还有哪些习惯被我们忽略了,而这些习惯,在什么渠道承载?
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下各种互联网报告,发现网民上网都在做什么,找到聚焦的流量源。然后,去想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样的内容形式进行非强需求用户的唤醒,内容又是什么?这个逻辑思考和刚才的差不多。
所有的用户,都只能在线上找到吗?显然不是。线下,这种用户的流量源在哪里,哪些地方是高浓度的,可以通过哪些关键人和渠道进行转化?其实答案就比较明显了。
在流量获取非大众化的操作里,有个间接流量获取方式,一般称为“吸盘流量”。就是产品不直接触达目标用户,而是搞定吸盘,通过吸盘的吸引,主动获取目标用户,而这种方式,如果和第三方合作,操作成本会更低。目标用户容易被什么吸引,这个东西就是吸盘。
开展流量获取工作,肯定意味着流量成本,而降低流量成本,要么就是精细化流量渠道,要么就是提高流量转化率,降低流量成交成本。
SocialBook小编有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品牌出海也是,不要着急于跑起来、卖起来。电商是生意逻辑,而不是移动互联网的规模逻辑,99%的企业都不可能成为TOP品牌,但是可以从底层梳理好,小步快跑,做时间的朋友。
SocialBook携手500w+全球KOL资源
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海外网红营销,就找#Social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