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数据解读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外部看,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美国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增长领先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失业率维持1969年以来最低,通胀压力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2%的调控目标,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美联储加息步伐稳步前进,美元指数上涨至97。
欧洲经济基本面疲弱, 2018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6%,环比仅增长0.2%,为2014年以来最慢增速。受全球贸易局势趋紧导致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出口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减弱。12月18日,欧洲央行确认将在本月底停止量化宽松,一场持续四年的购债接近尾声。
新兴市场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在多年受益于全球金融市场宽松的流动性后,紧缩政策或将对其经济造成压力。而美元若继续持续上涨,或将对许多大部分债务是以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冲击。同时,受贸易战影响,这些依赖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国家,将受到很大打击。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金融监管政策趋紧从严,“三市”(即股市、汇市、债市)波动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三季度GDP实际增长率为6.5%,低于市场预期。消费增速放缓是经济增长整体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2018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涨,投资的贡献率小幅下降,净出口在扩大进口政策及贸易摩擦的综合影响下,贡献率继续为负。四季度,中美贸易摩擦对净出口的影响有扩大趋势,从9月PMI指数构成看,新出口订单明显下滑是较明显信号。

人民币全年走势复盘
2018年人民币汇走势总体呈现先稳后贬,震荡下行的特征。美元兑人民币开盘于6.5062,收盘于6.8953,人民币累计下跌6%。美元升值依旧是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压力,但从波动率来看,今年为2015年汇改之后波动幅度和波动率最大的一年。
我们将人民币走势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份 人民币大幅上涨 汇率由6.5升至6.3
受益于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弱、国内经济基本面表现稳健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人民币自新年伊始便强势走强。在结汇盘和境外资金流入带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破6.3,单月升值幅度超过2000点,涨幅超过3%。

1月31日,中国银行发布2017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为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二阶段:2月至4月 汇率在6.25-6.35区间震荡
此阶段人民币走势平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25至6.35区间震荡。2月初和3月底,境内汇率曾两次升至6.25附近,境内结汇规模较大和美元指数走低是主要推动力。
相较第一阶段汇率波动率高、方向单一特点,此阶段汇率走势相对平稳,市场预期稳定,银行间流动性好。日间交易主要围绕中间价上下100点窄幅波动,隔夜走势则和美元指数变化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企业净结汇规模较大,外币存款出现了快速下降。

第三阶段:4月-11月 人民币单边下跌 汇率6.3贬至6.95
4月伊始,中美双方相继对对方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开启,市场担忧情绪上升,人民币呈现单边下跌走势。
人民币汇率自6.3开始快速下跌,在7个月的时间内贬值幅度超过6500点。虽然贸易战等外部冲击为主要诱因,但美元指数走强、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和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等因素,也影响了本轮人民币的快速贬值。
(1)美元指数走强
2018年4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整体较为强劲,美联储持续推动渐进式加息,以及欧日等经济体表现相对疲弱等因素都推动美指修复前期的超跌,快速反弹至95-96区间,导致非美货币兑美元纷纷贬值。
(2)全球资本加速回流美国
美国经济强劲、美元指数走强以及美债收益率上升都提升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随着贸易战升级带来的地缘政治形势紧张,金融市场波动性逐步加剧,新兴市场股市、汇市普遍大跌,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对美元形成支撑,助推美指走高。
(3)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两国利差收窄
2018年以来,央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灵活运用逆回购和超额续作MLF等政策,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基础货币投放,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预期较为稳定。与此同时,美国渐进式加息仍在稳步进行,随着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宣布加息25基点后,点阵图显示年内第4次概率进一步提升。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增强,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并连续数月运行在低位区间,资金外流压力增加,进而使人民币汇率承压走弱。

在人民币持续贬值之际,央行先后通过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逆周期因子等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第四阶段:12月贸易战停火 人民币企稳反弹 汇率6.95升至6.87
12月1日,G20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达成共识不再升级加征贸易关税措施,持续大半年的贸易战告一段落,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受益迅速反弹。
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大涨1200点,创年内最大涨幅,从6.95涨至最高6.83。人民币汇率在12月的头两个交易日的靓丽表现,令市场信心大为提振,年内破7警报基本解除。

人民币走势特点
回顾2018年,我们将人民币走势呈现以下不同的特点:
共振性
随着境内市场不断开放和汇率形成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相关性越来越高。今年人民币对美元与美元指数日波动相关系数为0.57,较去年下半年0.48上升了9个百分点。
双向波动性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延续了2017年下半年以来走强的趋势,并在2月7日一度触及6.2596的阶段高位;此后从4月中旬开始,人民币悄然转弱,并在10月31到达6.9734的年内低位,也创下2015年汇改以来的新低。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的平均值为6.3702,下半年的平均值为6.8596,即上半年强下半年弱,但整体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
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相对稳定
2015年8月汇改后,离岸市场的走势远远领先在岸市场,离岸市场做空和唱空人民币的声音甚嚣尘上;而2018年以来,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很少领先在岸,唱空人民币的声音也相对较弱。再者,代表购汇意愿的银行售汇率在2016年曾维持在90%以上的高位;而2018年的售汇率虽也有所上升,但基本稳定在68%左右较低的位置,并未出现恐慌性购汇。
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的完善,有效抑制了资本的无序外流。另一方面是居民和企业行为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购汇,而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交易。
走势更加市场化
从 2015 年“811 汇改”开始,回顾整个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过程都是人民币汇率向美元指数走势回归的过程,这个进程指向了“市场化”。2 月 7 日的 6.25的背景是美元指数下破 90,最低触及 88.24,人民币汇率没有破 6.25 是因为美元指数没有再进一步下跌。 6.9的背景是美元指数多次测试 96,最高触及 96.99, 如果继续向上,按人民币汇率的现有定价机制破 7 是很自然的。当人民币汇率跟随美元指数同步波动时,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从此正式的市场化了。

附:人民币大事记

1. 1月上旬,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大涨400点。
2. 1月31日,人民币升破6.29,创8.11汇改以来新高。
3. 3月22日,美联储加息发表鸽派言论,人民币大涨。
4. 4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人民币涨幅超500点。
5. 4月19日,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讲话,美元大涨,人民币下跌。
6. 5月上旬,6月加息几乎成定局,美元触及年内新高,人民币大跌300点。
7. 6月13日,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并给出更为鹰派声明,美元大涨,人民币再次大跌。
8. 6月19日,贸易战忧虑升温,新兴市场危机全面蔓延,人民币承压下跌。
9. 7月9日,美联储会议纪要重申渐进加息,人民币下跌。
10. 7月24日,中国央行开展502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人民币跌破6.84。
11. 8月上旬,美元指数跳涨创13个月新高,人民币持续下跌。
12. 8月15日,中美进行贸易谈判缓解市场不安,人民币结束四连跌开始反弹。
13. 8月27日,逆周期因子重启,人民币预期企稳,人民币收盘大涨逾600点。
14. 9月27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12月加息预期继续施压人民币。
15. 10月31日,人民币连跌7个月,跌穿6.97关口,创2008年以来的逾10年低位。
16. 11月1日,中美领导人恢复谈话,关于贸易战担忧减弱,人民币大幅反弹收复6.95。
17. 12月初,G20峰会开幕,中美领导人会谈达成不加征关税共识,人民币大涨12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