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宣布了一个品牌授权的新规,该新规旨在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行为,加强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
过去,许多卖家通过跟卖热门产品快速获取流量和订单,这种方式简单且成本较低。然而,新规实施后,这种模式几乎被“封杀”。
新规一出,卖家们议论纷纷,甚至造成严重影响:
亚马逊品牌授权新规内容
新规明确要求,第三方卖家若要使用品牌商标、专利或版权等知识产权,必须提供由品牌方签署的正式《品牌授权书》(简称 LOA)。
这份LOA绝非普通文件,而是作为品牌方与卖家之间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其必须清晰、准确地约定五大关键条款:
①授权方(Licensor) :品牌拥有者;
②被授权方(Licensee):也就是获得授权进行销售的卖家;
③授权范围:详细界定卖家被允许使用品牌知识产权的具体业务范畴;
④地域范围:明确规定卖家可销售授权商品的地理区域;
⑤授权期限:限定授权的有效时间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特别强调,对于那些未经品牌直接授权,尤其是从零售渠道采购商品后进行转售的行为,所涉及的商品将被平台直接界定为“假冒产品”!
一旦被认定为销售假冒产品,卖家面临的将可能是账户永久停用的严厉处罚。
无论是通过亚马逊、分销商,还是直接联系品牌方,卖家都必须获得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LOA授权书不等同于分销协议或商业发票,其作用仅针对知识产权使用许可,通常仅授予批量采购的经销商。
尽管亚马逊表示,这项新规是为了保护品牌方的权益和平台的正常秩序,但不少卖家提出质疑:“既然商品购买后就拥有转售权,为何还需要品牌授权?”
亚马逊回应称:品牌方有权要求平台下架未经授权的商品,避免假货侵入,保护品牌价值。
然而,卖家们也反馈,尽管他们已经有了LOA,但依然有可能面临审核不通过、账户暂停等问题。亚马逊可能会对提供的LOA的真实性产生疑问,要求卖家提供更多的证据,整个审核过程繁琐且不确定。
恶意跟卖人人喊打
事实上,亚马逊跟卖功能由来已久,如果卖家想销售一款亚马逊上已经在售的商品,只需要提供商品状况、价格、数量和配送选项等,就能进行跟卖,并且可以和其他卖家销售的同款产品共用一个详情页面,只要你的性价比更高,就有机会从抢到更多订单。
然而,亚马逊的跟卖并不受卖家待见,一方面,跟卖会威胁到被跟者的产品销量,影响卖家利润;另一方面,电商市场鱼龙混杂,部分有心之人已将跟卖视为投机取巧、攻击同行的利器。
尽管恶意跟卖行为猖獗,但被跟者却很难通过规范化程序为自己讨回公道,原因是亚马逊品牌审核规定:多次举报竞争对手但受理率低的店铺会被判定为品牌滥用或恶意投诉。对此,很多卖家也无可奈何。
“亚马逊品牌举报跟卖后,举报违规行为的权限被撤销,之后品牌也被撤销了。““从美国同步到加拿大的产品全部被恶意跟卖,举报跟卖也没啥效果,反而是我的产品被停售。“
卖家举报跟卖无果 图源:知无不言
恶意跟卖令人头痛,平台投诉又容易引火烧身,亚马逊卖家真是左右为难。幸而如今新规出炉,给了无授权跟卖的不良卖家当头一棒。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亚马逊持续加强品牌保护,贩假卖假、恶意跟卖等违规行为将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只有合规经营、良性竞争的卖家才能赢得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