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有很多中小卖家都很迷茫,甚至有些恐慌,对于平台出台的一些列政策,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应对,任何时候任何平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都是结束,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才刚刚开始。机会永远都是无处不在,只是需要结合当下的环境,认真去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才能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可以简单的梳理下当前的现状:
1. 平台政策越来越严格
对于违规操作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昨天还有朋友的销售权被移除,可能就是两个月前的刷单导致,违规合并listing,甚至刷QA也会被封账号。要想想亚马逊连自营产品的review都会删,发疯自己都不放过。
2. 技术的漏洞不断被修复
去年差评订单还能找到,今年变的异常困难,天天上秒杀,现在也歇菜了,超链也被封了,权重越来越低。亚马逊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公司,技术实力也应该是屈指可数的,在技术上找漏洞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低。
3. 产品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产品需要认证,电池类的产品以及3C类的产品的认证要求越来越严格,涉及到认证的产品我相信后面都会规范。
4. 恶性竞争频繁发生
朋友圈里面被恶搞的事件越来越多,恶意差评,恶意跟卖,恶意合并listing,用VC篡改listing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朋友连续多次被深圳某大卖的运营上差评,产品只要上去就会被连续差评。
1. 平台红利期增长变缓慢
亚马逊平台整体的增长在放缓,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用户的规模增长放缓,意味着整体的市场需求增量变少。
2. 卖家竞争越来越大
卖家数量不断增多,而蛋糕只有这么大,哪怕在正当的竞争环境下卖家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加上少部分的卖家意识到产品的重要性,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
3. 大卖家对于市场的恶意垄断
少数卖家在先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抢占了优势,在一类品类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的占有率,而当有新进入者时,运营能力并不一定比新进入者强,于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恶性的竞争。
我们其实有时候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当竞争对手用恶意手段竞争时,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慌了,允许他们在疯狂一段时间,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最终会毁在自己手上。
4. 亚马逊始终是一家以顾客为上帝的企业
亚马逊的宗旨是“做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这决定了它所有的决策都会围绕用户,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规则上以及算法上的调整都会是为了帮客户创造价值,提高用户的体验。
其实亚马逊在用户体验上将会不断向前,标准会越来越高,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对于卖家规范经营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高标准,高要求将会是常态。其实我们不用去抱怨亚马逊,相反是这样的规范会给我们中小卖家更多的机会,只是在这个过度阶段会有些许的阵痛。
那么亚马逊中小卖家到底该如何应对,找到出路呢?
1. 逐步减少对违规操作的依赖
一些因为刷单被关店铺的卖家,以及有很多不刷单的现在也慢慢走上了正规,其实原因很简单,当你自己去试了,只要有一次成功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在正道经营下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前期会辛苦些,但是一旦这条路走通了,你可能就超越了80%的人,而他们可能每天随时会被平台洗盘出局。
2. 回归产品本身
荟网一直都是坚信产品是基础,每个阶段其实对于产品的理解都不太一样,也有卖家经常会说:我的产品很好了,跟他们都是一样的,甚至质量比他们要好。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质量在当下的市场中已经属于竞争的基本条件,而不是竞争力。
其次对于产品的理解,大多数人都只是站在卖家的角度思考,而并没有站在买家的角度去思考。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产品的用户年龄,收入水平,产品的使用场景,他们的产品偏好,他们的购物习惯以及此类产品的创造性和潜在的需求在哪里?
最后对于自身产品的消费者剩余在哪里?在满足了用户的理性需求之后,感性需求如何创造溢价?
关于产品的研究才能让人进步的更快,有些时候我确实为很多运营着急,每天要做到事情就是刷单,测评,忙着解决差评,忙着因为同质低价被恶意竞争产生种种问题。
试问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成长么,平台越来越规范,那么这个行业最先淘汰的人会是哪些人?
3. 垂直类目经营
随着流量成本的不断提高,垂直类目经营的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回到平台的发展阶段来说,当市场属于卖方市场,有什么都可以卖,而转向买方市场时买家会选择优质的买。垂直类目的经营更容易理解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更有利于积累用户群。从流量的成本上来讲,一次引入多次消费这样的成本最低,产出最高,且垂直品类发展容易出品牌。
一定会有卖家来抱怨,没有供应链资源,没有好的合作厂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个资源而选择这样做,而是我们意识到了供应链对整体经营的重要性,所以才去找到了这些资源。
4.运营思维体型
随着亚马逊平台的规则越来越多,平台对卖家运营方法和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系统化的运营思维体系对卖家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只有卖家掌握了运营思维体系,知道每一步该采用相应的打法,这样才会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卖家们要多实操,多学习,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