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给自己制造话题了!我怀疑他是否在借助美国经济进行炒股获利!
事情是这样的:4月8日,为了威胁中国取消“34%的反制关税”,特朗普又加征了50%关税。他在社交媒体上洋洋得意地表示:“中国也想达成协议,非常想,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开始,我们在等他们的电话。”
这位曾经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多个国家妥协的商人总统,显然想重温之前的“成功经验”。然而,美国没有等到电话,反而收到了我们的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特朗普对此感到愤怒,他表示,由于“中国对世界市场缺乏尊重”,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立即生效。同时,他还发表声明,称鉴于超过75个国家已通过美国的代表机构寻求谈判以解决贸易、关税等问题,且这些国家在他强烈建议下未对美国进行报复,他已批准实施为期90天的暂停措施,并降低对等关税至10%。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利润有限,加税135%和加税104%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根本无法继续经营。至于对其他国家的关税下降至10%,这是否在暗示可以通过转口贸易、海外建厂等方式绕开美国的关税?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更高的利润。“阳澄湖洗澡蟹”将再次登场,甚至有可能“阳澄湖”变成“全世界”。
特朗普的政策变化已频繁到以小时为单位,如同游戏般随意,已经透支了国家的信用。这一次的“90天暂停”,又能持续多久呢?无论此举是为了向中国施压,还是为转口贸易递出台阶,或者试图联合其他国家孤立我们,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关税政策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奏效。
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加大关税,每次加税都伴随着“让中国撑不过几个月”的预言。然而,事实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减少。从2017年到202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3752亿美元缩小到2791亿美元,但整体贸易逆差却从5169亿美元扩大到7849亿美元。这充分表明,中美之间贸易逆差的根源在美国,而并不在中国。
即便强行改变进口来源地,美国进口商仍需寻找其他国家(包括作为中国转口贸易枢纽的国家)来获取替代供应。相反,中国的出口却不断增加。可以看到,除了2019和2020年因贸易战受到影响外,其余年份的出口金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更何况,上述数据并不包括转口贸易,相当大一部分中间产品通过越南、墨西哥等国再“折返”回到美国。中国整体贸易情况良好。在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通过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等手段,实现了贸易顺差,自2019年起,顺差持续正增长。
特朗普团队反复宣传的“关税筹码论”本质上是包裹在经贸外衣下的政治讹诈。七年的关税战早已揭开了“保护美国”的面纱,暴露出某些政客的贪婪:既想卡住中国,又想从中获利。他们以为用125%的关税能够逼迫中国“缴械投降”,却忽略了这个基本事实——如今的中国绝不是当年那个用衬衫换飞机的国家。
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背后是14亿人的自信。这次加税公告最令人振奋的,不仅是数字本身的冲击力,更是通过言辞传达出的大国定力。中国的公告用“错上加错”四字,精准击破了美国霸权的泡沫。相反,不少国家在面对美国威胁时,只能选择沉默妥协。
我们敢于对美强硬,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优势: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拥有无可比拟的完整产业链。在近几年中,“中国制造”在美国总进口份额中占到21.2%。从智能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到玩具和衣物,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产品,中国都具有竞争力。
指望美国制造业回流?按照产业链形成规律,这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特朗普的任期已经没有那么长了。可以说,中国需要美国,但美国更离不开中国。
近年来,中国有意降低对美出口的依赖。“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从2018年至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金额在总出口中所占比例从19.2%降至14.7%;而对东盟的出口占比则从12.8%提升到16.4%,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比重更是从38.7%提升至47.8%。
当白宫仍在用20世纪的思维进行贸易战时,中国已经构建起新的国际经贸范式。从“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扩展到150国,到RCEP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中国始终用开放应对封闭,推动合作,破解对抗。此次关税反制不仅是终点,更是突破霸权束缚的新起点。
中国对美的态度中蕴含着东方智慧的精髓:我们不挑衅,但绝不退缩;我们向往和平,但不乞求和平。
各位小伙伴,最近外贸生意还好吗?这次贸易战是否已经影响到你了?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