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做外贸别只盯客户,要懂经济学!
在刚开始做外贸时,我和许多人一样,主要专注于客户开发。
客户开发确实是外贸的起点:没有客户,业务就无法展开。
因此,找到潜在客户、获取联系信息、制定销售策略成了最基础的工作。
无论是通过官网深挖、LinkedIn这样的社交平台,还是借助ZoomInfo等工具,新手们必须掌握这些技巧,以提高效率,精准找到关键人物。
这些方法虽然能帮助你在庞大的客户信息中筛选出目标,但外贸的本质远不止这些。
外贸的实质,是全球资源的流动与互补。
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比较优势的逻辑——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产业和资源,通过互相交换产品,各国可以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
就像两个村庄,一个擅长捕鱼,一个擅长织布,互换咸鱼和衣服,建立起了互惠的贸易关系。
这背后的核心在于各国总是通过贸易交换“多余的东西”。
当一个国家的资源或产能过剩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出口,把这些过剩的部分“清理”出去,同时拿回那些自己生产不划算、效率低的产品。
这不仅解释了企业为何选择外销,更突显了外贸对企业维持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通过对外出口产品,最大化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换取其他国家的过剩资源,达成共赢。
可你往更遥远的去处想,全球贸易并不是一个无尽扩张的故事,因为需求是有限的,但生产力扩张是无止境的,导致贸易逐渐演变为一种零和博弈。
起初,各国通过贸易弥补不足,但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总有一天,全球市场的消化能力会饱和。
到那时,大家都在相互竞争着消化过剩的产能,但总会有一个临界点,市场再也承载不了更多的东西了。
这就是经济体系的冰冷一面。
尽管自由市场理论美化了资源的流动,但实际上,经济的运作遵循着物尽其用,剩者为王的原则。
资源总是流向最高效的地区,而那些无法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往往会陷入经济停滞,甚至产生社会动荡。
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国家和企业会积极寻求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或开辟新市场的机会。
这些努力虽然能暂时缓解经济压力,但并非长久的解决之道。
当全球各地的市场都被彻底消耗殆尽时,我们将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扩张欲望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直代表着进步与发展,而是一个不断竞争、过剩以及周期性危机的温床。
今天的美好,依赖于持续扩张,但我们无法逃避这种扩张的终点。
在这个终点前,我们需要深刻思考,是否有新的经济范式可以诞生?如果有,它在哪里?[收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