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2007年,当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计划让它们在中国内地开设的分行在同一天营业时,它们的目的极其一致并且极其明显。这四家银行争相成为“最早”在内地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个人和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之一。此外,中国人越来越富裕,开设分行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但十年后,对于这四家银行以及其他外资银行而言,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收益依然难以捉摸。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9日报道,由于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已经对业务进行了优化,并且技术因素一直在不断改变消费模式,想要争取到替中国高净值客户和中等富裕客户管理资产和境内财富的业务一点都不比十年前容易。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说:“外资银行最初凭借对国内银行的投资以及自身开展的业务打入国内市场时,它们带来了资本、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投资带来了丰厚利润,相比之下它们自己在中国开展的业务却没有那么成功,表现似乎没有达到预期。”
报道称,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外资银行也没能像它们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迫使本土银行提高业务水平。
在包括星展银行和汇丰银行在内的四家外资银行办理过业务的营销专业人士埃达·徐(音)说:“外资银行的业务水平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有时候我还感觉到,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简单、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相比,它们太过死板。”
当有跨境需求时,埃达·徐还是会使用外资银行,但她说:“如果国内银行能提供可以相媲美的类似业务,我很乐于换成国内银行。”
报道称,甚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改革之初,分析人士就指出过,对外资银行而言,和本土竞争对手广泛的支行和网点网络进行竞争是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尽管如此,“四大”外资银行——汇丰、花旗、渣打和东亚银行——仍然在2007年4月引领了外资银行在内地开设分行的第一波浪潮,开设分行意味着这些银行能够开办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种业务和中国境内业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了39家法人机构。
在这些银行的资产、贷款和存款中,人民币业务占70%。在过去十年中,外资银行贷款业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已经从跨国公司变成了中国公司。
报道称,外资银行的机构网络已经有所扩大,资产也有所增加,但仍是沧海一粟。
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均报告称,去年在华零售银行业务出现亏损。然而,这些银行虽然有些紧张,但却没有被中国业务是一项长期投资这一事实吓倒,即使这意味着对扩大客户面和产品面进行的必要投资会影响收益,甚至在短期内还会出现亏损。
寄希望于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来提升银行数字业务水平的东亚银行副总裁李民斌说:“公司战略就是在大城市中重点开展个人银行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若想在中国境内实现业务增长,外资银行必须拉大与中国本土银行之间的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