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口贸易面临风险!1.5亿中国产品因原产地造假在韩国被查扣

最近,韩国海关总署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查获了价值295亿韩元(约1.5亿元)的非法转口商品,这些本应来自中国的商品被标记为“韩国制造”,以逃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其中97%的违规货物目的地为美国,较2024年全年62%的占比有显著上升。

在韩国海关披露的案例中,企业主要因为“转运加工”和“直接贴标”这两种方式受到关注。

例如,中国产电池正极材料在运抵韩国后,没有进行实质性加工就直接贴上“韩国制造”的标签,案件涉及货值33亿韩元;另一案例是中国产监控摄像头零部件被运至韩国组装后标注为韩国产品出口美国,涉案金额达到193亿韩元。

随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并加强贸易保护措施,自2025年2月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245%的惩罚性关税,同时对部分韩国产品临时加征25%关税(后暂停三个月)。这使得一些企业将韩国视为“转口跳板”,通过简单加工和标签伪造获取原产地资格,以避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

为了打击此类贸易欺诈行为,韩国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重点监控高风险商品的供应链,并与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开展联合调查。韩国海关已针对特朗普政府时期可能加剧的违规行为展开专项排查,一季度发现多起“伪装出口”证据,所有涉案企业及责任人已被移交检察机关,面临刑事追责和高额罚款。

此次事件揭示出原产地规则执行中存在漏洞,简单加工就可能改变商品原产地属性。随着美欧等经济体继续加强“友岸外包”和关税壁垒,类似利用第三国原产地身份规避制裁的行为可能会增多。韩国表示将进一步明确原产地认定标准,加强对“实质性加工”的审查,并推动国际合作,以完善全球贸易监管框架。

韩国海关现正加紧拦截已进入物流链的问题商品,并呼吁企业遵守贸易规则,强调对试图利用制度漏洞的行为将严厉惩处。这一事件为全球供应链敲响了警钟: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维护原产地规则的严肃性已成为保障公平贸易秩序的关键。

发布于:2025-04-23 19:03:40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