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对中国的关税频繁升级与调整。自4月8日起,针对中国的额外关税提升至50%,之后在4月10日、12日和15日,相继宣布将其上调至104%、125%和245%。这对跨境行业造成了重创,可能会引起全球电商产业链的重组。然而,如果相关从业者能聚焦政策变动带来的潜在机会,通过迅速响应和策略转型,仍有可能缓解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关税的持续加码将如何影响跨境电商?作为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市场在全球布局中占据了近40%的份额。此前的T86小额免税机制已使得部分依赖北美市场的跨境企业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当前125%的高关税政策长期延续,行业可能会面临三重连锁反应:商品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下降,以及市场被迫转移等问题。
一、成本价格方面
关税上调导致出口成本剧增。受取消T86政策的影响,卖家通过T01或T11模式,物流与清关等综合成本增加。无法通过内部管理或外部转嫁来消化新增成本的企业,可能面临亏损风险,尤其是对于依赖北美市场的商家,其盈利模式会受到重大冲击。
终端价格竞争优势削弱。为了应对成本压力,企业可能被迫提高终端售价,抑制消费需求,尤其是在那些价格敏感度高的快消品类中尤为明显。如果自行吸收成本,低毛利商品的利润将接近亏损线。一旦跨境电商的核心优势消失,消费者可能会转向东南亚制造或美国品牌。
二、物流时效及合规风险方面
T86模式的清关效率较高,通常在1-3天完成,而T01模式则需7-10天。如果海关审查趋严,处理时间可能延长至15-21个工作日。这导致低货值包裹滞留港口大量增加,未能及时调整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及客户流失的困境。此外,T01模式需要提交更多的合规文件,这不仅延长了时效,也增加了合规成本和申报复杂度。
三、市场规划布局方面
为了规避关税压迫而向其他市场转移的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成熟目标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重建供应链与客户群;与此同时,行业加速洗牌,中小卖家大量退出,尽管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增加,却面临成本增速超过营收扩张的困境,整个行业进入了低利润率的存量竞争阶段。
四、跨境卖家的自救措施
1. 供应链重构与税负转嫁策略:通过重新选择商品,淘汰税后无利润的低毛利产品,关注高溢价和抗税性强的品类。同时,将高关税商品的核心部件保留在国内,尝试将组装转移至墨西哥或东南亚,自贸区域利用当地关税协定以降低综合税负。
2. 物流网络优化与合规体系强化:布局多节点海外仓,实现本地化备货,选择具备双边清关能力的中心仓,采用小批量高频次的补货模式以平衡关税成本与库存效率。
3. 市场多元化与供应链弹性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TikTok新开放的欧洲和东南亚站点。同时,如果不打算拓展其他市场,可以通过品牌建设、广告投放和本土化内容来提升品牌价值与顾客复购率。
4. AI赋能跨境电商的创新应用:利用AI技术在数据分析、选品、定价和优化广告等方面提升运营效率与销售业绩。在店铺管理上,借助自动化工具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从而最大化发挥AI的价值。
总之,通过“供应链重构、物流优化、品牌出海与AI赋能”的策略,跨境企业能够在高关税环境中构建相应的抗风险体系,实现从被动负责到主动变革的转型。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