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应充分体现理论对技能获得的指导性
venkat2
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翻译课上教师决不能忽视翻译理论的传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翻译理论工作者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对比文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学好翻译理论,对翻译技能获得有着极其重要的高屋建银的指导作用,这是由于翻译理论有着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第一,认知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所具有的启蒙作用。翻译属于经验科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有其本身的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翻译理论是对这些规律深人、'系统的探讨,其目的在于使翻译时所使用的所谓“神而明之”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可知的规律以及可掌握的参照规范和条理化的认识。翻译理论为我们的既是一种对翻译的客观规律性的宏观揭示和描写,又是对这些规律的内在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层分析。翻译理论的揭示,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翻译作为语际转换过程的特点,翻译的各项基本参照规范以及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在转换中的行为模式。
第二,执行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的能动性和实践性,谷歌推广电话指由它来指弓丨、推进、规范,并将实践推向更高的层面。翻译理论应能指导我们认识翻译科学和翻译艺术的规律。翻译任务的执行者,凭借翻译理论的科学论证及方法论可操作性的引导,在实践中就能有选择地实施翻译理论所的参照规范。由于参照规范具有选择性、多样性,译者在面对某一翻译课题或难点时,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对策,即解决问题的变通手段,这样就使翻译过程具有很大的变通性。显然,具备翻译理论所赋予的这种能动性与不具备这种能动性,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它使翻译技能从“自在行为”上升为“自为行为”,使翻译实践成为高层次的语际交流,而不再是匠人式的技艺。
第三,校正职能,也可以说是验证职能,指翻译理论的相对规则性、指导性。由于翻译理论具有执行职能,因此,它具有指导性,而这种指导性又来源于其相对的规范性。其次,翻译理论为我们种种经过语言科学、符号学或美学原理所论证的选择性应策描写,使我们的语际转换中有可供参照的实施手段,因此也就使我们更能辨明正误,校正偏差。
第四,提升职能,所谓“提升”即是指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种“提升”实际上意味着经过校正、验证之后的提纯、、,在实践中获得具有普通意义及典型意义的种种“个案”,包括通例及非通例,并将这些“个案”统统出来,供理论家加以研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进而从经验中获得的认知,并将其条理化、系统化,也就是理论化。
因此,学习者要建立一个概念,即翻译的实践经验很宝贵,但经验还不是理论,不能止于经验,经验需要“提升”,否则就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如何提升,正是我们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教授翻译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阐述的能力,并以此提高翻译实践的操作能力以及对翻译的评析能力。然而如何教授翻译理论在整个翻译教学中始终是一大难题。以下根据教学实践所总结的几点应该是教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研讨。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理论教学思想原则。所谓“启发式”,从认知科学来说就是:一、为学习者必要的已知信息,而将新的信息留待学习者自己去探寻;二、为学习者探寻新信息的“推论手段”,以便学习者作出正确的推论。所谓“推论手段”有很多,比如比较,教师要求学习者从比较中找出“差异”,这时“差异”就是“新知”。在很多情况下,“启发”就是“诱导”,教师用间接陈述(或含蓄陈述〗引领学生推导出直接陈述,这时推导出的推论也就是“新知”。对学习者来说,这种由自己主动地、自觉地获得的新知是最可贵的。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个人钻研,在个人研习的基础上辅以集体研讨,而教师的引导则是全程性的,这三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第二,坚持理论的导向性,拓展学生视野。谷歌推广费用学习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务,因此导向性很重要,这时的“导向”指对语际转换在各层级上基本规律的把握。翻译行为虽然有“经验性”,不应受规律、规范的框面,但从理论上认识基本规律则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认识了基本规律就不会被自己有限的经验所框囿,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会看到翻译途中既有一马平川,又有崎岖小路。
第三,坚持课堂教学理论的可操作性。理论学习应该分阶式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是将“理论性”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关键。如果超出学生接受水平,即便是可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也毫无用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操作性也等于“用处”。可见,“接受者水平一理论一实用性”三者密切相关。翻译理论教学课题应该根据“接受者水平一理论一实用性”三者的动态关系作谨慎的筛选分布。翻译理论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而且翻译理论融合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对比文学、文化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浩瀚宏大,因此翻译课上该传授什么翻译理论也是翻译教师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教学而言,翻译理论的传授可按阶段分初、中、高三个部分传授不同的内容。
(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翻译理论教学的重点应集中在有关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课题,包括翻译学的性质、特点、可译性问题以及程序论、方法论等,教师可视学生的水平决定初级阶段的起点。
(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的教学应集中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几对基本矛盾,谷歌推广效果包括主体(译者)与客体(文本)、可译与不可译、原语语言文化特征与译语语言文化特征、目的与效果、翻译与原创、翻译与审美以及技能与技巧等课题。
(3)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时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钻研更深化、更复杂、更专业的理论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翻译广泛的综合性、翻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翻译研究的整体性、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和解释性、翻译思维问题以及翻译思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