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交期那点事,稳住外贸订单
记得以前做外贸时,在同事之间流传着一句话“没有订单是等死,有了订单就是找死”,总之,做外贸的人,固有一“死”。这里讲的便是外贸业务员在与工厂之间的博弈中,所处的两难境地。
如果用“西天取经”来形容斩获一个订单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细细想来,也不为过。从最初的询盘,复询,反复的议价,打样,验样,到最后的订单达成,收到订金,一个订单终于告一个小小环节,但也迎来最考验合作品质的一个阶段——交期。顺利交货当然皆大欢喜,但一不小心,就面临货期延误,收尾款困难,以及最让外贸业务员痛心疾首的翻!!!单!!!!无!!!!!望!!!!!!本来试单就属于单量小,利润低,摩擦多的磨合期,交期的延误极有可能让之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那么,对于交期这个问题,如何更准确地告知客人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未能更好把握交期的原因以及破解方法。
比较常见的一般有几下几种:
首先,业务员不熟悉工厂的配合度,在最初报给客人交期的时候未预留缓冲时间,这种以新业务员最为多见。
比如,客人在确认单量后,业务员跟工厂核定交期,预估为15天出货,便直接将此时间报给买家,而事实上很多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会导致时间至少有两到三天的延误,这种情况下外贸业员便非常的被动了。在此,建议在将交期报给买家之前,多方面了解工厂在交期方面的配合情况,即使是一直配合很好的工厂,也要给自己留出五到七天的缓冲时间,一方面,不会失信于买家,另一方面,跟工厂的沟通中也把握了主动权。
其次,上游环节即备料等时间拉长导致的交期拖延,主要见于非常规产品的备料。
如颜色方面的更改,或是功能上的调整,需要新采购原材料,而前期在核算交期时,并未考虑到这一因素,以致马上上线生产大货,采购那边才反馈出,原材料的采购时间需加长时日,而此时,客人订金已付多天,交期近在咫尺。如果这时去反馈交期上的延误,客人势必会“浮想联翩”:“怎么这时才告知我交期的问题?”“是不是接到大单了,把我的产品推后生产?”“我的订单出现什么问题了?”“…是不是遇到骗子了?故意拖延我”……等等,以至于客人的想象力无限发散,根本停不下来。毕竟他远在他乡,眼见不到,手摸不着,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这种情况下的订单,就一定要提前跟采购沟通原材料的采购时间,及后期的生产时间,且要隔三差五就追踪一回,保证一切在自己控制之中。这样出现问题才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客人,保证自己和客人的“知情权”。
再有,就是新产品大货时经常遇到的:打样时一切妥妥的,谁知一上线“mass production”生产出来的产品次品率高,功能不完善等。
这种在交期上的延误一般都是相当久的,也是比较难意料的。所以一旦问题出来,一定要马上跟客人沟通汇报,尽量附上图片,并马上制定解决方案,告知客人延误后的准确交期。正常情况下,客人是会理解的,毕竟,质量才是第一位,而新产品的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谁也不想。如这种情况下,一切处理妥当,没准很快就能接到翻单。有时,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也是客人对工厂的一种考察。
还有就是跟客人报交期时,忽略了节假日。
比如,马上春节要来了,假期中生产的中断势必会影响交期,而除了国家的法定假日导致的生产落后外,一般在开年后很多的外贸工厂还会遇到“用工荒”,这时的产能与往常便不能同日而语了,加上一般过年期间的订单积压,“两座大山”使得工厂在过完年的近一个月内都难以恢复元气,而这些因素在最初给客人预估交期时一定要考虑到,不然订单一延再延,与客人的二次合作必将难上加难。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几个比较常见的影响交期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也不得不跟大家提一下,虽然遇到的机会不是很大,但绝对让人防不胜防,那就是海关查柜。
之前从事外贸的几年时间里,从未遇到过,但近期在跟进买家出货时,同一天两个货柜被查,买家的运气也着实“太好了”点。尤其是付款方式为l/c时要格外注意由此引起的交期延误,以免前面的一切努力功亏一篑。不过,根据后面跟货代的沟通和自己的研究发现,其实遇到查柜,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提前做柜,留出充足的报关及排队查柜时间,另外就是所提供的报关资料一定要真实,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装箱单(箱数、重量)与实际相符,吊牌无仿牌或是名牌产品要有授权,品名齐全等等,这样即使是真的拆柜,也能顺利通过检查。
总而言之一句话,能避免的交期延误尽量去避免。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旦真的确认交期出了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核算出准备的交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客人反馈,不要过多解释,不推责任,且在沟通交期问题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紧把质量关,不要因为赶交期而忽视了质量的控制。多管齐下,相信我们的外贸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收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