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海企业的供应链外迁趋势解析

今年3月初,杜宏林再次飞往东南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深入评估能否将部分供应链从国内迁移至此。

虽然两年前他就开始考虑这件事,并数次飞往当地进行考察,但直至今年,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一上马就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他意识到“开拓海外供应链得提速了”。

杜宏林的公司是亚马逊美国站大卖家,同时也通过当地经销商涉足线下市场,此次加征关税自然会对其带来不小的影响。为了分散潜在风险,开辟新市场以及把部分供应链外迁至不受关税壁垒影响的地方,是他最核心的两个应对方案——而相比于开辟新市场,外迁供应链前期难度更高、更为棘手。

面对关税壁垒骤升,中国出口企业——无论传统外贸企业还是跨境电商企业,势必寻求供应链重构。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生产基地多元化。杜宏林不是个例,且与很多同行相比,他的行动速度已经慢了。

嘉御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卫哲此前就表示,“我们投的企业要求每年都有部分供应链外迁,做得比较快的,已经有20%产能在海外了,做得比较慢的还在建厂。”

在其看来,供应链是否要外迁,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年销售规模,二是美国业务量占比。“如果有一定体量,在美国加关税的情况下,把供应链外迁将更具优势;如果年销售额仅有一两个亿,暂时不用考虑,否则将得不偿失。如果美国业务占比达到50%及以上,那么供应链至少需要准备好外迁20%-30%。”

而就在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特朗普政府又宣布了酝酿已久的“对等关税”计划。

这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世界贸易将迎来历史性拐点。虽然最终结果还难以预料,但关税全面上涨必定会让美国零售商、进口商及消费者雪上加霜,其他国家对美贸易比重较大的企业也将受到很大冲击。除了肉眼可见的成本上涨、定价上涨,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也需要进一步考虑、评估供应链全球化网络布局以增强灵活性。

供应链全球化,没人能独善其身

2018年后,美国对华进口平均关税大幅上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被美国额外加征关税的产品规模占比约为48%;截止到2023年6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9.3%。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体,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从机电产品、纺织制品、塑料制品,到家具、玩具、汽车及零部件、手机及相关设备,中国制造几乎充斥着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税大幅上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显著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收缩。因此,近年来,不少制造企业开始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来规避高额的关税。

从消费品行业来看,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玩家可大致分三类:传统外贸工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从国内市场扩展至海外市场的零售商。这其中,无论企业是否涉足制造环节,都难以在贸易壁垒骤升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各类玩家都在被频繁问及“是否受关税不利因素影响”、“是否考虑海外生产”等问题。

亿邦动力盘点近20家头部企业的情况发现,大部分都是“已在海外布局产能”、“已设海外生产基地”,仅有少数表示“已对多区域供应链协作进行技术储备”、“会视情况协调海外供应链”。

比如,由跨境电商起家的全球化新品牌安克创新,今年3月,在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被问到“是否会由关税等外部环境较有利的国家或地区的代工工厂生产产品”时,其明确表示,“自关税政策调整以来,公司迅速响应,进一步加快了相关措施的落地实施,目前已在海内外布局供应商产能,并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同样起家于亚马逊的致欧科技,去年8月在通过电话会议接待机构代表调研时就提到,公司2024年下半年增长举措中的一个长期举措就是,在产品采购成本方面,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的力度。

服饰类跨境大卖家子不语也将增加海外产能,今年年内公司的全球化供应链就会初现雏形。其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财报中提到,“2025年将以更扎实的基本盘、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开放的生态协作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们将紧跟AI浪潮、深化品牌建设、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布局全球供应链、加强组织力建设,以稳固并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比于这几家采用“自主研发+外协生产”模式的跨境玩家,一些有自有工厂、更多参与到生产环节的品牌,则在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上更为积极。

以智能清洁家电赛道几家头部品牌为例:追觅科技扫地机事业部总裁孟佳在AWE2025期间就对外表示,追觅科技在东南亚、墨西哥都有工厂,并且目前已经在筹备美国本地化生产,下一步也准备在中东非等地区布局工厂。

科沃斯副董事长、服务机器人CEO钱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从今年开始,科沃斯会视情况协调海外供应链,降低关税提升带来的影响。

从事健康坐具研发制造的永艺股份,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目前已形成中国、越南和罗马尼亚的三大生产基地的联动。

从事塑料餐具外贸出口的家联科技,近年来大力发展跨境电商,2024年其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积极布局海外产能,在美国设有工厂,并于2023年在泰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整体看,外贸企业选择在哪里布局海外产能主要考虑当地条件、税收政策及贸易政策,尤其是美国对该国进口商品的税率,以及与出口目的地国的地理距离及交通。

从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建厂的趋势来看,东南亚由于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生产成本等优势,成为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家具家居等行业的热门目的地;墨西哥则凭借地理位置靠近美国,成了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等行业的热门目的地。

虽然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将普遍上调,但许多中国制造商显然已经通过越南“曲线出口”至美国,并在墨西哥设厂。美国市场对此依旧保持高度关注。

重估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核心,规避关税与贸易壁垒是企业向海外迁移产能的直接目的,但成本优化、贴近市场、合规与品牌升级都是背后重要的考量因素。

发布于:2025-04-10 19:47:12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